搜索 "附子粳米汤" 的结果

找到 18 条相关结果

乌头 除湿散寒 止痛消积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2 | 14 阅读

“乌头,味辛,温。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其汁煎之,名射罔,杀禽兽。”(《本经》) 乌头大辛大热有大毒,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射罔者,古今皆谓乌头浓煎所成膏汁,涂于箭头可毒杀禽兽。然乌头久煎者毒性大减,故若欲杀禽兽,乌头生捣取汁即可也。乌头为药用者,先以凉水浸透,每日数次换水,漂至口尝仅稍留麻辣味时取出,与甘草、黑豆共煮至熟透无白心为度。临床若用量稍大(如30...

阅读全文
中寒门方(二之一)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31 | 13 阅读

附姜白通汤 治暴卒中寒,厥逆呕吐,泻利色清气冷,肌肤凛栗无汗,盛阴没阳之证。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五钱) 葱白(五茎取汁) 猪胆(大者半枚) 上用水二大盏,煎附姜二味至一盏,入葱汁并猪胆汁,和匀温服。再用葱一大握,以带轻束,切去两头,留白二寸许,以一面熨热,安脐上,用熨斗盛炭火熨葱白上面,取其热气,从脐入腹,甚者连熨二三饼。又甚者,再用艾炷灸关元、气海,各二三十壮。内外协攻,务在一时之内,...

阅读全文
胁痛(肋间神经痛)验方秘方
神经系统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6 | 13 阅读

[通治方] 陈士铎:人有两胁作痛,终年累月而不愈者,或时而少愈,时而作痛,病来之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治法必须解其怒气,要在平肝,方用遣怒丹。白芍60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乳香末3克 广木香末3克 白芥子9克 桃仁10粒 生地9克 枳壳0.9克水煎服。--《辨证奇闻》卷二 [辨证方] 1、寒 证 张仲景:附子粳米汤,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1枚(炮) 半夏 粳米各9克 甘草3...

阅读全文
附子粳米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13 阅读

《金匮》卷上:附子粳米汤 名称: 附子粳米汤 处方: 附子1枚(炮),半夏半升,甘草1两,大枣10枚,粳米半升。 功能主治: 胜寒气,和内外。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下焦浊阴之气,不特肆于阴部,而且逆于阳位,中土虚而堤防撤矣。故以附子辅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

阅读全文
医门法律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20 | 12 阅读

《医门法律》目录     《医门法律》为清代喻昌(字嘉言)于公元 1658 年着,共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自序卷一         一明望色之法     ■望色论(附律一条)                一明闻声之法     ■闻声论(附律二条)         一明辨息之法     ■...

阅读全文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要略方论 | admin | 2025-06-11 | 11 阅读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阅读全文
汤剂煎服法探讨
中药煎服 | admin | 2025-05-25 | 11 阅读

中医方剂的煎服法是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于汤剂的煎法、服法,颇为重视。我们在学习经典及古代方书的时候,大都重视其药物组成、功用主治,往往忽略了方药的煎服方法。 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对此有详细论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大都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

阅读全文
霍乱第六
备急千金要方 | admin | 2025-05-28 | 10 阅读

(论二首 证四条)论曰∶原霍乱之为病也,皆因饮食,非关鬼神。夫饱食肫脍,复餐奶酪;海陆百品,无所不啖;眠卧冷席,多饮寒浆;胃中诸食结而不消,阴阳二气,壅而反戾。阳气欲升,阴气欲降,阴阳乖隔,变成吐痢。头痛似破,百节如解,遍体诸筋,皆为回转。论证虽小而卒病之中最为可畏,虽临深履危,不足以喻之。养生者,宜达其旨,庶可免于夭横矣。凡霍乱务在温和将息,若冷即遍体转筋。凡此病定一日不食为佳,须三日少少粥食,...

阅读全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22 | 10 阅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

阅读全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要略 | admin | 2025-05-13 | 9 阅读

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以温药服之。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