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香" 的结果

找到 21 条相关结果

杂病用药赋(八)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1 | 15 阅读

泻必启脾平胃,二白曲芎以调中;启脾丸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肉各一两,陈皮、泽泻、山楂、甘草各五钱,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空心米饮化下。治大人、小儿脾积五更泻,消疳黄胀,定腹痛,常服生肌健脾益胃,或为散服亦好。平胃蒜肚丸 猪肚一具,去脂膜,入大蒜装满,以线缝住,用冷水、热水各七碗,先将水烧滚,入肚,煮至水干为度,取出捣烂,入苍术、陈皮、浓朴各五两,川椒少许,再捣至肚无丝,方可为丸,梧子大。...

阅读全文
肉桂真伪鉴别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18 | 14 阅读

肉桂又称牡桂、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唐本草》曰:“桂,叶似柿叶,中有纵纹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每年4~5月间和9~10月间均可采收,以秋季采收的香气浓、质量佳。肉桂主产于两广,云南、福建亦产,药材商品有官桂、企边桂、板桂等几个规格。其性大热,味辛甘,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泻泄、...

阅读全文
顺江木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09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顺江木 出处: 《云南中草药》 实际拼音: Shùn Jiānɡ Mù 别名: 大舒筋活血、狭叶樟 来源: 为樟科植物狭叶阴香的根、叶。全年可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乔木,高达10米,有芳香味。枝褐色。叶互生或近对生,稍革质,披针形,长6.5~7.5厘米,宽1.3~2.3厘米,为明显的离基三出脉,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绿色。浆果,有杯状萼托。...

阅读全文
块茎糙苏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3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块茎糙苏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实际拼音: Kuài Jīnɡ Cāo Sū 别名: 野山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块茎糙苏的全草或根。夏季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斜生。根粗大成纺锤形的块茎状;地下茎圆形,紫褐色,有稀疏短毛。根生叶具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深心形,叶缘具粗圆齿,上面散生刚毛或近无毛,下面散生...

阅读全文
脚气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4 | 12 阅读

经义《太阴阳明论》曰∶阳受风气,阴受湿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阴阳应象大论》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通评虚实论》曰∶ 跛,寒风湿之病也。《脏气法时论》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禁湿地濡衣。《调经论》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营血泣,卫气去,故曰虚...

阅读全文
阴香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7 | 12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阴香 实际拼音: Yīn Xiānɡ 别名: 山玉桂、桂树、八角、山桂枝、连粘树、土山肉桂 来源: 樟科樟属植物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 (Nees)Blume,以树皮、根皮、叶、枝入药。夏秋采收,阴干。 性味: 辛、微甘,温。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温中止痛。用于虚寒胃痛,腹泻,风湿关节痛;外用治跌打肿痛,疮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

阅读全文
阴香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5 | 12 阅读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祛风湿。治食少,腹胀,水泻,脘腹疼痛,风湿,疮肿,跌打扭伤。 ①《岭南采药录》:取皮三四钱,煎水服,能健胃去风。其皮为末,用酒调敷,治恶毒大疮,生飞蛇疮。 ②《陆川本草》:祛风湿,止泻。治寒湿腹泻、腹痛,痢疾,风湿骨痛。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寒,温中止痛。治寒性胃痛,腹胀,腹泻。 ④《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祛风消肿,收敛止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

阅读全文
桂皮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24 | 12 阅读

《中药大辞典》:桂皮 出处: 《本草经集注》 实际拼音: Guì Pí 来源: 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或川桂等的树皮。冬季采取树皮,阴干。 原形态: ①天竺桂(《海药本草》),又名:山桂、月桂(《纲目》),土肉桂、土桂皮、野桂。 常绿乔木,高可17米。树皮赭黑色,有香气。单叶互生,近枝梢处交互对生;略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锐形,...

阅读全文
阴香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3 | 12 阅读

《中药大辞典》:阴香叶 出处: 《岭南采药录》 实际拼音: Yīn Xiānɡ Yè 来源: 为樟科植物阴香的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阴香皮"条。 化学成分: 含丁香油酚,芳樟醇等挥发油。 性味: ①《岭南采药录》:"味辛。" ②《陆川本草》:"辛,温。" 功能主治: 治风湿骨痛,寒湿泻痢,腹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能发散。" ②《岭南采药录》:"煎水,妇人...

阅读全文
含有两个药名的中药成语典故●姜桂之性暨姜桂敦复典故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8 | 11 阅读

姜桂之性,这个成语本指生姜和肉桂愈长得久愈辛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烈。常表坚持己见,不曲从、折服于人或忠贞不二之气节。也有以比喻老年人经验丰富难以对付。典出《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北宋理学家、教育家、“伊川先生”程颐的学生晏敦复(1075~1145年),字景初,是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曾孙。他官至吏部尚书兼江淮等路经制使,是南宋著名的正直大臣,不屈于奸相秦桧势力,反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