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阳转化" 的结果

找到 10 条相关结果

阴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3 | 25 阅读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

阅读全文
壮医的天人自然观
壮医 | admin | 2025-05-12 | 25 阅读

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湿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橛念。加上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及受其影响,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更为广泛,自然也被壮医作为解释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说理工具。《广西通志卷十七》(明)称:壮族民间“笃信阴阳”。著名壮医罗家安在其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一书中,就明确以阴盛阳衰、阳...

阅读全文
夏秋之交话养生 燥暑夹杂重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一到立秋,气温虽然还那么高,但身体的感觉马上就跟前一段不一样了,不像以前那么潮、闷、湿,能喘得过气了。但感觉上的轻松,不代表这是一个可以放松警惕的季节。 燥暑夹杂 须重防病 俗话说:“过立夏,扇子架。过立秋,扇子丢。”秋天和夏天(湿热黏腻)不一样,湿没了,所以秋天主要是燥。而且,燥还要分两种:夏秋交界时,易出现温燥,意思是又燥又热,而秋冬相接处是凉燥,是燥和凉。在立秋和处...

阅读全文
冬至阳气始升腾 艾灸神阙适养生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4 阅读

冬至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亚于春节,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产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是大吉之日,并举行祭祖、家庭聚餐等。 2019年11月8日发行的《二十四节气》邮票中第四图,名为“冬至”。邮票设计者刘金贵、王虎鸣采...

阅读全文
阴阳转化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22 | 13 阅读

阴阳转化】事物的阴阳两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证等。...

阅读全文
重“三道两路”理论的壮医药
壮医 | admin | 2025-05-22 | 12 阅读

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在长期与恶劣自然环境以及疾病、创伤、饥饿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药。壮医药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壮医药诊疗技法方药经验积累时期,从先秦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其间又可以分为先秦时期和秦以后两个阶段。先秦时期虽然已有针刺及药物的使用,但尚属起源时期,技法方药比较简单,古墓出土的青铜针是较短的,只能作浅刺使用,出土的药材品种还不多...

阅读全文
史湘云说阴阳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12 阅读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最初的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病因、病症等皆分阴阳。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就有史湘云说“阴阳”的描述: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就是一生出来,人人罕见的,究竟道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

阅读全文
冬至时节宜闭藏 食物进补宜扶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2 阅读

明知道身体弱,还要顶着寒冷锻炼,哪有不生病之理?已到冬至,中老年人抗寒晨练是否明智?其实早在中医古籍中就已给出明确答案。 冬至时节宜闭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意思是说,冬季养生关键在于“闭藏”。闭者,敛也...

阅读全文
中医药视阈下的“端午节”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1 阅读

农历五月又称仲夏、毒月、皋月、蒲月、榴月、端阳月。根据时令变化,五月阳气盛极转衰,阴气骤生,侵袭阳气,人们易中“湿热之毒”“寒湿之邪”,滋生疾病。因此,需端正纯阳之气、驱辟阴邪,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这样一来,“登高顺阳”、有着“天医”之称的端午节也就应时而生,并衍生出一系列养生祛病之举。 古往今来,我国各地的端午节风俗、活动有地方差异性,诸如食粽子、挂艾叶、悬菖蒲、祭祀先祖、龙舟竞渡、佩戴饰物...

阅读全文
代温灸膏用于三九灸机理探讨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2 | 10 阅读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九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九灸。三九天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九天称为一九,往后每隔九天为一阶段,称二九、三九……九九共八十一天。天灸为灸法名,是不用艾、火,将某种药物涂在施灸部位,以收到灸疗效果的方法,此法又叫药物外敷法。一般是涂覆较强刺激性的药物,涂后往往皮肤起泡,与烧灼灸法的作用非常相似,现称发泡疗法。代温灸膏含有辛香温热的辣椒、生姜、肉桂等成分,贴敷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