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阳互根" 的结果

找到 34 条相关结果

阴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3 | 24 阅读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

阅读全文
壮医的天人自然观
壮医 | admin | 2025-05-12 | 24 阅读

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湿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橛念。加上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及受其影响,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更为广泛,自然也被壮医作为解释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说理工具。《广西通志卷十七》(明)称:壮族民间“笃信阴阳”。著名壮医罗家安在其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一书中,就明确以阴盛阳衰、阳...

阅读全文
浙派中医的由来、构成与特色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按照浙江中医药学术流派统一称谓的命名原则,“浙派中医”之名既包容了浙江全域的学术流派,又在发音上朗朗上口,同时与浙江省内其他学科的流派相吻合。“浙派中医”有着丰富的学术内涵与鲜明特色,此称谓的发布,为浙派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浙派中医的由来 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仅以人名、地域而言,就有丹溪学派、永嘉学派、绍派伤寒、钱塘医派等,若以学科划分则数量更众。如果能提炼一个既代表浙江中医...

阅读全文
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中医与书法乍看并没有交集,但细思之下却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之处。比如二者同属于中国国粹,文脉同宗同源,相互触类旁通,彼此影响发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是有历史根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认为疾病系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

阅读全文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有这样一段话:“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是“恬惔虚无,精神内守”与预防疾病的问题。 这段原文是说:人在思想上如果能保持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正气、元气就能顺从而调和,精气和神气存留在体内,体内保持充沛的正气,疾病就无从发生,就能健康长寿。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情志情绪表现由心脏主宰,即《素问·...

阅读全文
围绝经期综合征腹针疗法
腹针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综合征。本病属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范畴。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

阅读全文
高血压针灸治疗效果佳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13 | 14 阅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患,为常见的慢性病,多见于中,老年。一般40岁以上的成人收缩压应在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应在90毫米汞柱以内。但是,其标准可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例如年龄增长十岁,收缩压可相应增高十毫米汞柱,而舒张压的正常标准则不随年龄而变异。 本病有原发性与继发性(即症状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多因精神刺激,情绪波动,使高级神经机能活动紊乱,皮层下部的血管舒张收缩中枢形成固定兴...

阅读全文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6-01 | 13 阅读

阴阳互根】互根即互相依存。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孤阴”和“独阳”就不能生化和滋长。同时,阴阳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机能与物质之间就是这种互根的关系。但阴阳学说中较常用互根表示人体生理范围内的变化。...

阅读全文
阴阳转化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22 | 13 阅读

【阴阳转化】事物的阴阳两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在生理上,阴生于阳,阳生于阴,表现为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也可以转化为阴证等。...

阅读全文
中医进补的原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3 阅读

无论精神补益,还是饮食补益、药物补益、按摩补益、艾灸补益,都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各自的方式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益五脏和调援精神,从而保证人体的健康。【平衡阴阳】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至今仍然在指导着中医临床。当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时,中医便认为属于健康的状态,如《素问·调经论》指出的“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着一,命日平人”。当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相搏,斗争的结果使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