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阳两虚" 的结果

找到 107 条相关结果

阴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3 | 25 阅读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

阅读全文
与地名同名的中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4 | 23 阅读

我国地域广阔,地名命名五花八门。有不少地名与中药重名,颇有趣味。 槟榔 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有个槟榔西里,位于风光秀丽的筼筜湖畔。 槟榔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槟榔入药主要是其干燥成熟的种子,每年3至6月采收成熟果实,晒三四天之后剖开外壳取出种子,将其晒干;或者经水煮、熏烧,干后剥皮取出种子再烘干。槟榔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主要作用...

阅读全文
远离早衰,补肾是关键
老年健身 | admin | 2025-05-30 | 21 阅读

人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必将不断消耗能量而伤及肾气,进入老年阶段而出现身体自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由于肾气的虚衰而逐渐衰老是人的生理特点之一。 衰老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是生命机体生长变化的一个必然结果,正因为衰老的存在,人才由小到大,由年轻到老年,直到死亡。正常的衰老是机体生理机能的老化,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

阅读全文
常用益肾药物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3 | 21 阅读

1、女贞子:甘,微苦.凉。滋补肝肾,益阴阴目。《本经》:“主朴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轻身不老”。 2、旱莲草:甘、酸,寒。养肝益肾,凉血止血。《本草纲目》:“乌髭发,益肾阴”。 3、山茱萸:甘、酸、温。补益肝肾,固涩精气。《药性论》:“补肾气,兴阳遭,添精髓,疗耳呜”。 4、五味子:酸、甘、温。滋肝肾,生津液,敛肺止汗,涩精。《本经》:“主益气……补不足,张阴,益男子精”。 5、杞...

阅读全文
杂病•内伤类•娠后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8 | 20 阅读

胎动,胎痛、漏血及风寒外邪,不可轻易服药,亦不得交合触动欲火。生后摄养,一如胎前盖母食热,则乳热;母食寒,则乳寒;母食膏粱爨烈之物,则乳毒,有是数者,子受其害矣。寡欲清心为上策,寡欲则不妄交合,积气储精待时而动,故能有子,凡心有所动,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肾主精而藏志,心神外驰,则肾志内乱,其于交会之际,殊无静一清宁之气,所泄之物,同归腐浊而已,安能发育长养于其间哉!欲寡神完,不惟多子,抑亦多寿,...

阅读全文
复肾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5 | 20 阅读

《千家妙方》引任继学方:复肾散 名称: 复肾散 处方: 广狗肾2具,海马50g,鹿肾1对,土茯苓200g,淡菜100g,鹿角菜50g,鲍鱼50g,头发菜50g,砂仁50g,杜仲炭50g,杞果100g,冬虫草50g,酒生地50g。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补阴培阳。主肾功能不全(阴阳俱虚)。浮肿尿少,腹胀,恶心呕吐,纳呆,呼吸气短,不能平卧,口干不欲饮,腰酸膝冷,四肢欠温,颜...

阅读全文
疟疾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5 | 18 阅读

脉弦数滑实者顺。沉细虚微为逆。疟脉自弦。微则为虚。代散则死。疟症皆因先伤于暑。后感于风。客于营卫之间。腠理不密。复遇风寒。闭而不出。舍于肠胃之外。与荣卫并行。昼行于阳。夜伏于阴。并则病作。离则病止。并于阳则热。并于阴则寒浅则日作。深则间日。在气则早。在血则晏。按本经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短者伤食。弦滑者多痰。弦而紧者宜下。浮大者宜吐。弦迟者宜温。此治疟之大法。其病热多寒少。心烦少睡...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清明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8 阅读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

阅读全文
杂治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9 | 17 阅读

纂《仁斋》及《编注病机》、《药性》等书。百病难逃乎八要,经曰∶病有八要。不知其要,病将安去?表、里、寒、热、虚、实、邪、正而已。治法必遵乎三法;新病去邪,大剂猛治;稍久去邪养正,宽猛兼治;久病药必平和,宽治缓治。正气在人,阳为表而阴为里,上古名言;邪气害人,表为阴而里为阳,仲景妙诀。实者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是为五实;虚者脉虚、皮寒、气弱、泄利、少食是为五虚。实者得汗便利则活,虚者糜粥入胃,泄...

阅读全文
湿敷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6-05 | 17 阅读

 湿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古称溻法。 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至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