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血亏虚" 的结果

找到 60 条相关结果

滋阴中药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2 阅读

凡是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功效,能够治疗阴虚证的药物,即为补阴药,又称滋阴药。阴虚证主要发生于热病后期和诸慢性疾病,常见于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因此,补阴药各有专长,治疗时应根据阴虚的不同症状,给予对症应用。 应用补阴药的同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例如:热病伤阴、热邪未退者,应给予补阴药与清热药;阴虚内热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清虚热药;阴虚阳充者,应给予补阴药兼顾潜阳药;阴血两虚者,应给...

阅读全文
崩漏的针灸治疗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8 | 19 阅读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发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故多崩漏并称。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崩漏主要是由于冲任损伤,失于固摄所致。劳倦过度,或饮食不节,损伤肺脾。肺脾气虚,中气下陷则统摄无权;或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心脾气虚,则不能统摄血液...

阅读全文
养血药膳方举例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7 | 19 阅读

1.阿胶炖鸡肉 【组成】阿胶10克鸡肉250克清水500毫升食盐1克味精1克酱油10毫升料酒5毫升 【制作】将鸡肉洗净,切成小块。随后,将鸡肉、料酒、酱油一同置入砂锅中,加入清水,先用大火煮沸,随即撇去汤面上的浮沫,再改用小火继续炖约30~40分钟后。待鸡肉熟透后,放入打碎的阿胶,继续炖15~20分钟后,调入食盐、味精,搅拌均匀,稍炖片刻,即可出锅食用。 【功效】补血滋阴、补肝益肾。 【适用范...

阅读全文
祛风良药防风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微温。入膀胱、肺、肝、脾经。功擅解表祛风,胜湿止痛,止痉。善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风疹瘙痒,破伤风等病症。是“风药中之润剂”,更是祛风之要药。 防风微温而不燥,味甘而不峻,以辛为用,升浮发散,善走全身,最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诸般风疾。是以《神农本草经》称:“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

阅读全文
固涩中药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凡是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即为固涩药,又称收涩药。固涩药多是性温,味酸,涩,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止咳等作用。可应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缩导致的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久咳虚喘、妇女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之病痛。 应用固涩药,须注意治标兼顾治本。固涩药只能治病之标,因而应根据导致滑脱证候的原因,配伍相应的补益药物,以求标本兼治。例如:气虚自汗者,应给予...

阅读全文
便秘的针灸治疗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18 阅读

概述 便秘是指大便干结、不通的症状。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内含水份过量吸收,以致便质过于干燥坚硬,正常的排粪频率消失,一般每周排便少于3次者,即为便秘。 辨证治疗 分型 选穴 操作 实用小技巧 胃肠实热 府舍、支沟、照海、承扶。 实证者宜施泻法,府舍斜刺向归来穴深约1~1.5寸,用大幅度捻转手法为主,运针3-5分钟,间歇10分钟再次运针。承扶偏向内上深刺约2~2.5寸,强刺激3-5分钟,不留...

阅读全文
白芍的故事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自古以来被誉为“花相”、“花中皇后”。宋朝诗人陆佃在《坤雅》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为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要说白芍的由来,还得从神医华佗的发现讲起。东汉神医华佗在其后宅辟药园、凿药池、建药房、种药草,广为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但每味药他都要仔细品尝,弄清药性后,才用到病人身上。有一次,一位外地人送给他一棵芍药,他就把它种在了屋前。他尝了...

阅读全文
便秘针灸治疗技术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排便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却便而不畅的病证。中医根据临床证候及病因病机的不同,把本病分为实秘和虚秘两类。本病预后一般良好,若久延不愈,可致肛裂、内痔、外痔等,并加重影响脾胃的纳化功能。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本节仅论述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即属于本病范...

阅读全文
美味桑葚养生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主要有滋肝益肾、滋阴养血、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等功效,可治疗阴血不足导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大便干结等症。 桑葚的营养价值高,除含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外,还富含矿物质,其中铁含量较高。药理研究表明,桑葚具有调节免疫、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抗诱变、抗衰老、降血脂、护肝等功效。临床应用发现,桑葚能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等,对营养...

阅读全文
同出一物 功效有异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8 | 17 阅读

中药的种类繁多。有些中药来源于同一植物,但功效却差异明显,甚至截然不同,临床应甄别使用。 生姜、生姜皮与干姜 均源自姜科植物姜,生姜为根茎,性辛温,可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咳嗽等;生姜皮为根茎的外表皮,性辛凉,可和脾利水消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干姜为干燥根茎,性辛热,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里寒证、亡阳证、寒饮咳喘等。 桂枝与肉桂 均源自樟科乔木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