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菌"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阴疮(七九)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13 阅读

妇人阴中生疮,多由湿热下注,或七情郁火,或纵情敷药,中于热毒。其外证则或有阴中挺出如蛇头者,谓之阴挺;如菌者,谓之阴菌;或如鸡冠,或生虫湿痒,或内溃肿烂疼痛,常流毒水。其内证则或为体倦内热,经候不调,或为饮食不甘,晡热发热,或为小腹痞胀,腰胁不利,或为小水淋沥,赤白带下。凡治此之法,若肿痛内外俱溃者,宜芍药蒺藜煎为最佳,或四物汤加栀子、丹皮、胆草、荆芥,或用加味逍遥散。若湿痒者,宜芍药蒺藜煎,或归...

阅读全文
阴挺_妇科杂病
妇科 | admin | 2025-05-27 | 13 阅读

【阴挺】指妇女阴部有物下坠,或挺出阴道口外的病症。又叫“阴脱”,“阴颓”,“阴菌”,“阴痔”,也有因脱出物如茄子状,而名“阴茄”,或名“茄子疾”;也有叫“子肠不收”。名称很多,现多统称为“子宫脱垂”。本病原因,主要是气虚下陷,不能收摄,或临产用力过度,损伤胞络所致;亦有因湿热下注而引起的。属于气虚、胞络损伤的,主要症状有下腹自觉坠重,腰部酸胀,心悸气短,神倦,白带较多,脉浮而虚。属于湿热的,症状可...

阅读全文
子宫脱垂耳针疗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26 | 12 阅读

子宫脱垂类属祖国医学所称阴挺,又称阴挺下脱、阴萎、阴菌、阴痔、阴脱、子宫脱出、子肠不收、或产后肉线,俗称吊茄子、垂胡芦等。 【取穴】主穴:子宫、皮质下、交感、外生殖器。配穴:脾、肾。 【验案】用耳针治疗10余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耳针后,患者自觉有子宫上提感。对1度子宫脱垂疗效较好。...

阅读全文
阴挺的针灸治疗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6 | 12 阅读

阴挺即阴道中有物下坠或突出阴道口外,形如鸡冠、鹅卵,色淡红。又称阴脱、阴菌、阴挺下脱、产肠不收等。西医的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阴痔等属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 阴挺多因分娩时用力太过,或因产后过早过重劳动,致使中气不足而气虚下陷,胞系无力,以致产肠下坠或脱垂;或素体虚弱,产育过多,房室劳倦,损伤肾气,肾气耗损则冲任不固,以致带脉失于约束,不能维系胞宫而致脱垂;或因湿热下注,冲任气机被扰,胞系无力...

阅读全文
阴挺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6-02 | 11 阅读

妇人阴中有物下坠,甚则挺出阴户之外者,称为阴挺。历代医家根据阴挺形态及溃烂表现,分别称为“阴脱”“阴痔”“阴痂”“阴菌”“痂病”等。因本病多发生于产后,故又称为“子肠不收”。《医宗金鉴》说:“妇人阴挺,或因胞络损伤;或因分娩用力太过,或因气虚下陷;湿热下注。”故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为产时处理不当,胞络损伤,不能系胞;或因产时用力太过,产后过早劳动而耗气,以致气虚下陷而不能升提于宫;或因产育过多,房...

阅读全文
《济阴纲目》前阴诸疾门 论阴户生疮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5-31 | 9 阅读

大全云:妇人少阴脉数而滑者,阴中有疮,名曰:匿,或痛或痒,如虫行状,脓水淋沥,亦有阴蚀几尽者,皆由心神烦郁,脾胃虚弱,致血气流滞耳。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云:“阳明主肌肉”治之当补心养胃,外以熏洗坐导药治之乃可。(若论诸痛庠疮当从手少阴,若以疮在下部,当从足少阴) 薛氏曰:妇人阴中生疮,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俱属肝腹之火少分虚实求治)其外证,有阴中舒出如蛇,俗呼阴挺,有翻突如饼,俗...

阅读全文
金石水土部
本草备要 | admin | 2025-06-20 | 2 阅读

 金 重,镇心肝,定郁悸辛平有毒(生金屑,服之杀人。昂按∶金性至刚重坠,与血肉之体不相宜,故服之致死,非其性有毒也。人被金银灼者,并不溃烂,无毒可知矣。精金粹玉,世之宝器,岂有毒瓦斯哉?)。金制木,重镇怯,故镇心肝,安魂魄(虽云重坠,亦借其宝气也。古方有红雪、紫雪,皆并金银煮汁,亦假其气耳)。治惊痫风热,肝胆之病(肝经风热,则为惊痫失志,魂魄飞扬。肝属木而畏金,与心为子母之脏,故其病同源一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