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胜则阳病" 的结果

找到 13 条相关结果

中医养人,书法养心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中医与书法乍看并没有交集,但细思之下却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确有相通之处。比如二者同属于中国国粹,文脉同宗同源,相互触类旁通,彼此影响发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阴阳互根 阴阳五行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是有历史根据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载:“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认为疾病系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

阅读全文
阴阳大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①“阴阳大论”,萧本原缺。今据仁和寺本补。平按:此篇自“伤肿”上残脱,篇目亦不可考。故自“黄帝曰”以下至“痛形”,谨依《素问》卷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补入。自“伤肿”以下至末,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七,惟编次小异。编者按:此篇萧本原缺篇名及自篇首至“伤肿”一段,今自仁和寺本补齐。凡增补部分均以今本《素问》、《甲乙经》校勘,并依萧氏体例记于“编者按”之后。黄帝问于岐伯曰:阴阳...

阅读全文
《素问·阴阳应象论》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5 阅读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油,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阅读全文
阴胜则阳病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阴胜则阳病】阴指阴寒,阳指阳气。外感寒邪会使卫外的阳气活动受约束,阴寒内盛也会导致脏腑的阳气虚弱,这些都是阴寒胜而影响阳气的病证。...

阅读全文
先哲格言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6-09 | 13 阅读

大凡物理有常有变,运气所主者,常也;异于所主者,皆变也。常则如本气,变则无所不至,而各有所占,故其候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及之变,其法皆不同。若厥阴用事,多风而草木荣茂,此之谓从。天气明洁,燥而无风,此之谓逆。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大风折木,云物混扰,此之谓郁。山泽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谓胜。大暑燔燎,螟蝗为灾,此之谓复。山崩地震,埃昏时作,此之谓太过。阴森无时,重云昼昏,此之谓不及。随其所变...

阅读全文
小针刀技术的基本原理
小针刀 | admin | 2025-05-26 | 13 阅读

小针刀技术是—种微型手术疗法,它将传统的针刺疗法和西医学的手术刀有机融合为一体。突出优点是采用闭合性手术,不开刀,不会损伤血管神经,术后没有瘢痕。传统的针刺疗法没有剥离、疏通、松解的作用,而西医的手术刀在临床中损伤太大。小针刀技术是中西医结合的特殊疗法,既有针灸针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又有以手术刀在病灶部位准确地剥离粘连、松解痉挛等恢复人体组织正常生理状态的作用。 1、针的作用 中...

阅读全文
《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
易经 | admin | 2025-05-09 | 13 阅读

[主内容] 《周易》是中国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是中国文化的先祖,素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堪称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中国各门学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孙氏思邈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足见易医相关,易医同源。 强调医理与易理相通,重视易学对医学的影响,无疑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也...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食治门(粥、酒)|胡桃酒 服椒法 八仙茶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2 | 12 阅读

胡桃酒善治虚损腰疼,用胡桃肉、杜仲、小茴如法浸酒服之。服椒法择净蜀椒二斤,去闭目者不用,以盐糁椒上,将滚汤泡过椒五寸许,以瓷器慢火煮干,止留椒汁半盏,将椒倾在地下纸上,覆以新盆,封以黄土经宿,置盆内将干,入甘菊花末六两拌匀,更以前汁洒之,然后晒干服之。初服之月早晚各十五粒,次月早晚各二十粒,第三月又增十粒,至一百粒乃止。每用盐酒、盐汤任下。服至半年后,觉胸膈间如有物碍,即每月退十粒,退至十五粒止,...

阅读全文
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五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04 | 10 阅读

[主内容]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

阅读全文
诸风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8 | 9 阅读

经义《九宫八风篇》曰∶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日冬至矣。常如是无已,终而复始。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