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阴胜则寒" 的结果

找到 17 条相关结果

阴阳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5-13 | 25 阅读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

阅读全文
性功能障碍的病机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就会引起相关脏腑的阴阳失调。这种阴阳失调的全过程,就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即病机。换言之,病机就是病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机体内部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的特点为邪正斗争、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常等。根据性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原固及临床表现,其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 阴阳麦调 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保持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一旦阴阳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就...

阅读全文
《素问·阴阳应象论》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油,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阅读全文
《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
易经 | admin | 2025-05-09 | 14 阅读

[主内容] 《周易》是中国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巨著,是中国文化的先祖,素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称誉,堪称是中华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中国各门学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与中医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孙氏思邈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足见易医相关,易医同源。 强调医理与易理相通,重视易学对医学的影响,无疑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掌握中医学理论,也...

阅读全文
寒热
诊断 | admin | 2025-05-15 | 13 阅读

【寒热】八纲中鉴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质上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它们的具体症状,可参阅“寒证”、“热证”各条。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对确定治疗有看重大的意义。治法上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寒与热是相对的,但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有时可以呈现真寒假热、真热假寒或寒热错杂等情况,临证必须注意辨别。是恶寒发热症状的简称。...

阅读全文
史湘云说阴阳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13 阅读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最初的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病因、病症等皆分阴阳。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就有史湘云说“阴阳”的描述:湘云听了,由不得一笑,说道:“……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就是一生出来,人人罕见的,究竟道理还是一样。”翠缕道:“这么说起来,从古至...

阅读全文
三疟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09 | 11 阅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第三十五《疟论篇》,与上篇相接,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五,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一《疟病诸候》,惟编次先后略异。黄帝曰:疟先寒后热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凄沧之小寒,寒迫之,[平按:“小寒迫之”《素问》作“水寒”二字,新校正云:“《甲乙》、《太素》‘水寒’作‘小寒迫之’。”据此,则本书下“寒”字疑衍。]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病盛矣。夫...

阅读全文
阴阳应象大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五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04 | 11 阅读

[主内容]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

阅读全文
阴胜则寒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06 | 11 阅读

阴胜则寒】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阴气偏胜,机能减退时,就会产生寒性的病变。亦即“阴盛则内寒”。...

阅读全文
寒热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09 | 10 阅读

经义《阴阳应象大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喜怒伤气,寒暑伤形。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咳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