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阳虚阴盛" 的结果

找到 67 条相关结果

附子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24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一一四:附子丸 名称: 附子丸 处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矾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克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0克 染胭脂15克 制法: 上七味,捣研为末,熔黄蜡和拈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 治耳聋,出脓疼痛;耵聍塞耳。 用法用量: 针穿一孔子令透,塞耳中,日换一次。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附子丸 名称...

阅读全文
恒山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1 | 18 阅读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恒山丸 名称: 恒山丸 处方: 恒山 知母 甘草 大黄各18克 麻黄24克 制法: 上药五味,研为细末,炼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截疟。治温疟。寒热往来,脉浮大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每日二次,食前服。未见效者,可适当增加用量。 《千金》卷十一:恒山丸 名称: 恒山丸 处方: 恒山1两半,蜀漆1两半,白薇1两半,桂心1两半,鮀甲...

阅读全文
火神派医家范中林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0 | 18 阅读

范中林(1895-1989),四川郫县太和镇人,蜀中现代名医,曾师从潘竹均等名医。多年来潜心于《伤寒论》的研究, 善用经方,在掌握六经辨证规律治疗若千外感和内伤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深受火神派郑钦安的思想影响,对于虚寒证的疗效尤为显著。擅用大剂附子,而有"范火神"之誉。部分医案曾发表在《中医杂志》,后来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选编了范氏应用六经辨证诊疗的69个病例,其...

阅读全文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针灸治病是采用独特的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达到其防治疾病的目的,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

阅读全文
火神派擅用附子的四大特点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归纳火神派擅用附子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广用、重用、早用、专用等几个特点,下面分别述之。 (1)广用:火神派治疗阴证几乎方方不离附子,认为:“凡一切阳虚诸证,如少气、懒言,身重、恶寒,声低、息短,舌润、舌黑,二便清利,不思水饮,心悸,神昏、不语,五心潮热,喜饮热汤,便血、吐血,闭目妄语,口臭难禁,二便不禁,遗尿遗屎,手足厥逆,自汗,心慌不寐,危候于般难以枚举,非姜附何以能胜其任,而转危为安也乎?”(...

阅读全文
杂病•内伤类•发热(附恶寒)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1 | 15 阅读

     发热原无表里证,明是内伤虚损病;     外感发热,人迎紧盛,随表里见证,汗下即解。惟内伤虚热,经久不解,无表里二证,虽食积类伤寒初证,右脉气口紧盛,身节不痛为异。     劳役力倦欲昏神,     内伤劳役发热,脉虚而弱,倦怠无力,不恶寒,乃胃中真阳下陷,内生虚热,宜补中益气汤。内伤色欲,阴虚发热,便硬能食者,滋阴降火汤、加味逍遥散、清骨散。内伤思虑,神昏恍惚,眼烧者,归脾汤、茯神汤。...

阅读全文
中医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
针灸常识 | admin | 2025-05-26 | 15 阅读

针灸治病是采用独特的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达到其防治疾病的目的,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 调和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对于这些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运用针灸方法则可以调理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例如:胃火炽盛引...

阅读全文
火疗的历史及发展
火疗文化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祖先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头或沙土做局部取暖的同时也可消除某些疼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距今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发现,用石片之类的锐器刺激人体的某些部位(即“穴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疾痛,从而发现了经络,进而形成了经络腧穴学说。 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对火灸疗法有多处记载。《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

阅读全文
虚实脉诊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6-12 | 14 阅读

编者按:自篇首至“则实可活。此其候也”,见《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自“黄帝问岐伯曰:愿闻虚实之要”至“入虚者,左手闭也”,见《素问·刺志论篇第五十三》。自“黄帝问曰:何谓虚实”至末,见《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人之所病,五实具有者,不泄当死;所病五虚具有者,不下食当死也。编者按:《素问》无“问于岐伯”四字。黄帝曰:何谓...

阅读全文
中寒门方(二之二)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6-05 | 14 阅读

论建中之法 伤寒有小建中汤一法,乃桂枝汤加胶饴,共六味,治二三日心悸而烦,欲传不传之邪。以其人中气馁弱,不能送邪外出,故用胶饴之甘,小小创建中气以祛邪也。《金匮》有黄 建中汤一法,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治虚劳里急自汗,表虚肺虚诸不足证,而建其中之卫气也。《金匮》复有大建中汤一法,以其人阴气上逆,胸中大寒,呕不能食,而腹痛至极。用蜀椒、干姜、人参、胶饴,大建其中之阳,以驱逐浊阴也。后人推展其义,曰乐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