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阳虚内寒" 的结果

找到 22 条相关结果

黑苔
诊断 | admin | 2025-06-05 | 15 阅读

【黑苔】舌苔灰黑,主里病,病情一般较重。若苔灰黑而滑润,舌质淡白的,是阳虚内寒或寒湿内伏;若苔灰黑而干;舌质红绛的,是热极伤阴。又据近代研究,阿狄森氏病也可见黑苔。...

阅读全文
补天大造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2 | 15 阅读

《医学心悟》卷三:补天大造丸 名称: 补天大造丸 处方: 人参2两,黄耆(蜜炙)3两,白术(陈土蒸)3两,当归(酒蒸)1两5钱,枣仁(去壳,炒)1两5钱,远志(去心,甘草水泡,炒)1两5钱,白芍(酒炒)1两5钱,山药(乳蒸)1两5钱,茯苓(乳蒸)1两5钱,枸杞子(酒蒸)4两,大熟地(9蒸,晒)4两,河车1具(甘草水洗),鹿角1斤(熬膏),龟版8两(与鹿角同熬膏)。 制法: 以龟、鹿胶和...

阅读全文
痛经挑针疗法
挑针疗法 | admin | 2025-05-10 | 15 阅读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及生活带来影响。目前临床常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中医学称之为“经行腹痛” 。本文主要讲述原发性痛经。 病因:情志不调,饮食所伤,外感六淫。 病机...

阅读全文
什么是六淫辨证
中医辩证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属于正常的气候变化。当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适应气候变化;或气候出现异常、剧烈变化,正气无法与之抗衡时,六气就成为致病原因,称为六淫。此外,疫疠亦属外感病证,故在此一并讨论。 六淫(风证、寒证、暑证、湿证、燥证、火证)发病特点有三:一为多有季节性 ,如冬多寒病、夏多暑病,且常与气候的急骤变化有关。二为六淫可单独为病,亦可数淫同病,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病,六淫尚...

阅读全文
更年期的女人预防冠心病从关心肾脏开始
女性保健 | admin | 2025-05-30 | 12 阅读

妇女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功能障碍和紊乱,引起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病变,临床可出现潮热、抑郁、失眠、烦躁不安、心悸、胸闷、心前区刺痛、月经紊乱、骨关节疼痛、高血压等不同症状。因受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对更年期冠心病的防治不可忽视。 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以瘀阻心脉为其主要病理改变,因此...

阅读全文
中医养生中“食禁”与“食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12 阅读

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早就发现,食物与药物一样也存在着偏性,只是这种偏性比较温和。食物在发挥充饥、食疗和食养过程中都有相宜与不相宜(忌)的问题,吃了不相宜的食物,非但不发挥积极的作用,反而会生害。为了避免灾害,吃什么,怎么吃?人们早就十分重视饮食在养生防病治病中的禁忌问题。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应该禁忌,犯禁就会吃出病来,此即所谓“食禁”与“食忌”。 历代关于饮食养生禁忌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归纳为5方面...

阅读全文
钟乳石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5 | 12 阅读

《中国药典》:钟乳石 实际拼音: Zhōnɡ Rǔ Shí 英文名: STALACTITUM 别名: 石钟乳、滴乳石 来源: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 )。采收后,除去杂石,洗净,晒干。 性状: 本品为钟乳状集合体,略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粗糙,凹凸不平。体重,质硬,断面较平整,白色至浅灰白色,对光观察具闪星状的亮光,...

阅读全文
日常饮食要注意“四气”与“五味”的平衡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11 阅读

《黄帝内经》有这样一段话:“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意思是说:日常饮食,通过粮食、果品、动物肉食、蔬菜的滋养,同时要“气”“味”合和之后再来食用。如此,才能补益人体的精气,达到维护生命健康,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因此,日常饮食不仅要注意食物的种类齐全和比例恰当,更要注意食物寒热温凉“四气”与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平衡。 食物“四气” 辨证食用 食物的“气”...

阅读全文
还少乳乌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5 | 11 阅读

《摄生众妙方》卷二:还少乳乌丸 名称: 还少乳乌丸 处方: 何首乌60克 枸杞子30克 牛膝30克(酒浸)茯苓30克 黄精30克 甘桑椹30克 天门冬(去心)30克 麦门冬(去心)30克 生地黄120克(酒浸,晒干)熟地黄30克(酒浸) 制法: 上各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精养血,益智安神,增液润燥。治中老年人精血亏虚,津液不足,须发早白,精神衰减,形体...

阅读全文
艾叶汤泡脚治骨冷痛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0 阅读

冬季,许多老年人经常会出现骨头里面寒冷疼痛,气温稍降就会加重。这些寒性骨痛是由于老人本身就阳虚内寒,再感受外寒而发病,用艾叶汤泡脚可以治疗这种骨痛。 方药:桂枝20克,制附子10克,艾叶30克。 用法:将以上三味药用纱布包好,放在消锅里加水500毫升,煮开,水开后冷却至40℃(即摸上去感觉温热),捞出药包,把水挤出来后重复使用(可重复煮水3次)。用药液泡脚至水不热,约30分钟,每天煮1次泡1次,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