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阳维" 的结果

找到 167 条相关结果

针灸穴位治疗各类痛证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23 阅读

针灸止痛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现介绍8个穴位,对缓解各类疼痛有显著效果。 针刺风池穴治疗偏头痛   取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在颈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取正坐位,直刺风池,针尖向对侧目内眦,深度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法,行针30秒钟,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每日1次,连续针刺1~2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根...

阅读全文
阳脉(阳经)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6-05 | 20 阅读

【阳脉(阳经)】指经脉中的阳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

阅读全文
奇经八脉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络舌。冲脉者。起于气街。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阳维起于诸阳之会。   阴维起于诸阴之交...

阅读全文
头临泣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5-18 | 19 阅读

头临泣 TóuLínqì《针灸资生经》 头临泣-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在头部,阳白穴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配伍】配阳谷、腕骨、申脉治风眩;配肝俞治白翳;配大椎、腰奇、水沟、十宣治中风...

阅读全文
百病从脚起 养生足下暖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俗语释义:大凡疾病都是由脚部受寒引起的。 养生启示 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支撑、负载、减震和行走的多种功能,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的足部有10条经络通过,连接肝、胆、脾、胃、肾、膀胱等重要脏器,同时与主管机体运动功能的阳跷、阴跷脉,主管人体气血调节功能的阳维、阴维脉等相交往。作为一个全息胚,脚上有62个区域分别代表着人体的所有器官,被称为“放射区”,身体的五官、四肢、躯干和五...

阅读全文
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验案举隅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06 | 18 阅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由于该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并且临床症状以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故中医学中肩周炎又被称为“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等,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国内肩周炎的发病率高达8%。如果该病得不到正确的诊治,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缩,甚至致残,该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中代...

阅读全文
与头部有关的奇经八脉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17 阅读

奇经八脉 1.督脉 (1)循行:《素问·骨空论》:“督脉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督脉分布线:沿颈椎后突上行,循头顶正中线前行,至项后风府处,入脑,上行头顶,经前额正中下行,循鼻尖至鼻下人中,与任脉相接。 (2)头部发际区经穴: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冈会、上星、神...

阅读全文
《濒湖脉学》二蹻为病
濒湖脉学 | admin | 2025-06-07 | 16 阅读

二蹻为病秦越人《难经》曰:阴络者,阴蹻之络。阳络者,阳蹻之络。阴蹻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蹻为病,阴缓而阳急。王叔和《脉经》曰:阴蹻脉急,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阳蹻脉急,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又曰:寸口脉前部左右弹者,阳蹻也。动苦腰背痛,又为癫痫僵仆羊鸣,恶风偏枯, 痹身体强。又曰:微涩为风痫,并取阳蹻在外踝上三寸,直绝骨是穴,附阳穴也。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蹻也,动苦癫痫寒热,皮肤...

阅读全文
手太阳小肠经考正穴法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6-03 | 16 阅读

少泽(一名小吉):手小指端外侧,去爪甲角下一分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出为井金。《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一壮,针一分,留二呼。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瘛瘲,咳嗽,口中涎唾,颈项急不得回顾,目生肤翳复瞳子,头痛。前谷: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手太阳小肠脉所溜为荥水。《铜人》针一分,留三呼,灸一壮。《明堂》灸三壮。主热病汗不出,痎疟癫疾,耳鸣,颈项肿,喉痹,颊肿引耳后,鼻塞不利,咳嗽吐衄...

阅读全文
郄穴
经络腧穴 | admin | 2025-06-03 | 16 阅读

【郄穴】郄(同郄Xi),含有孔窍或缝隙的意义。郄穴是指体内气血聚会于某些空隙处的重要穴位。其中除十二正经外,奇经中的阴跷、阳跷脉和阴维、阳维脉都有郄穴,一般多用于内脏急性痛症,其名称是:肝--中都小肠--养老心--阴郄大肠--温溜脾--地机膀恍--金门肺--孔最三焦--会宗肾--水泉阳跷--跗阳心包--郄门阴跷--交信胆--外丘阳维--阳交胃--梁丘阴维--筑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