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阳生阴长" 的结果

找到 56 条相关结果

养荣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19 阅读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养荣汤 名称: 养荣汤 别名: 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淳祜新添方》卷五)。 处方: 黄耆 当归 桂心 甘草(炙)橘皮 白术 人参各30克 白芍药90克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X克 远志(去心,炒)15克 制法: 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 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治脾肺气虚,营血不足,倦怠无力,食少气短,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虚热自汗,咽干口燥,咳嗽痰...

阅读全文
宋代灸法特色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通过研究发现,宋代刻印了多本涉及灸法的书籍,如《扁鹊心书》《针灸资生经》《灸膏肓腧穴法》《备急灸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上述书籍均保存完好并流传至今,能够完整反映宋代灸法特色的原貌,故从文献角度探究宋代灸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现以上述7本宋代涉及灸法的书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宋代灸法特色。 灸量宜足 艾灸剂量的多少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宋代尤其重视艾灸的剂量。...

阅读全文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
妇科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5-22 | 17 阅读

[通治方] 傅山:妇人有年老血崩者,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 当归30克(酒洗) 黄芪30克(生用) 三七根末9克 桑叶14片 水煎服。2剂而血少止,4剂不再发。 《傅青主女科》卷上 张锡纯:固冲汤,治妇女血崩。 白术(炒)30克 生黄芪18克 龙骨(煅,捣细)24克 牡蛎(煅,捣细)24克 萸肉(去净核)24克 生杭芍12克 海螵蛸(捣细)12克 茜草9克 棕边炭6克 五倍子1.5克(轧细,药汁送服...

阅读全文
火神派崇尚仲景学说的李可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6 阅读

李可,1933年生,山西灵石县人,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自学考取中医大专学历,受命创建灵石县中医院并任院长,致力于中医临床研究50年,白天看病,晚上攻读医书, 几十年来从未在夜晚2时睡过觉。擅用附子、乌头类峻药救治重危急症,在国内颇有影响,为山西乃至国内颇具特色的名医,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崇尚仲景学说,倡导难症痼疾,师法仲景,以此为一生座右铭。认为仲景方能治大病,救急痛,愈...

阅读全文
阴阳大论
黄帝内经太素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①“阴阳大论”,萧本原缺。今据仁和寺本补。平按:此篇自“伤肿”上残脱,篇目亦不可考。故自“黄帝曰”以下至“痛形”,谨依《素问》卷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补入。自“伤肿”以下至末,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见《甲乙经》卷六第七,惟编次小异。编者按:此篇萧本原缺篇名及自篇首至“伤肿”一段,今自仁和寺本补齐。凡增补部分均以今本《素问》、《甲乙经》校勘,并依萧氏体例记于“编者按”之后。黄帝问于岐伯曰:阴阳...

阅读全文
最获火神心法的卢崇汉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卢崇汉,1947年生,四川德阳人,郑欽安入室弟子卢铸之的嫡孙。幼承庭训,学医于卢铸之和大伯父卢永定(卢铸之之子),可谓郑氏四传弟子、卢门第三代传人(郑饮安一卢铸之一卢永定一卢崇汉)、就此而言,卢崇汉也许是当代医家中最获火神心法的传人。现为成都屮医学院教授,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人誉"卢火神"。 2006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其《扶阳讲记》,内容多系有关扶阳为核心的学术讲稿以及与学者、门人交流的...

阅读全文
阳生阴长
阴阳五行 | admin | 2025-06-01 | 15 阅读

阳生阴长】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以此说明事物生发的一面。...

阅读全文
春季为何易得流行性传染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5 阅读

春季容易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比如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非典型肺炎等。这类传染病就是中医学中的“温病”。春季雨水增多,万物萌动,阳生阴长,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动,加上风邪活跃起来,免疫力低的人容易得“温病”。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冬天没有很好地“藏精”,春天就会得“温病”。这里的“藏精” ,指的是指冬季不要过度消耗肾精,青年人的性生活要适当,不要频繁,中老年人可以根据情...

阅读全文
《素问·阴阳应象论》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5 阅读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油,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阅读全文
麦门冬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3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Mài Mén Dōnɡ 别名: 麦冬(《药品化义》)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杭麦冬";四川于栽培第二年清明后采挖,称"川麦冬"。野麦冬多在清明后挖取,习称"土麦冬"。麦冬挖起后,剪下块根,洗净泥土,暴晒3~4天,堆通风处,使其反潮,蒸发水气,约3日,摊开再晒,如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