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针灸歌" 的结果

找到 21 条相关结果

内经针法之针刺的得气与补泻
针刺 | admin | 2025-06-12 | 19 阅读

毫针由于针体细小,对机体的损伤轻微,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其操作方法也最为细致。古代九针即以毫针为主体。《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标幽赋》:“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亦即此意。毫针为各种针具的代表,其应用特别注重得气和补泻法。分述如下:得气和候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的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得...

阅读全文
医学成语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1.忙里偷闲 “忙里偷闲”指在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宋代梅尧臣《和公仪龙图戏勉》诗:“岂意来嘲饭颗句,忙中唯此是偷闲。”元代王德信《西厢记·妆台窥简》:“您会云雨的闹中取静,我寄音书的忙里偷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加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越来越倾向于A型模式。A型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较强的工作要求。第二,对成就不满足。第三,具有强烈进取...

阅读全文
中医古籍名称之文化内涵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中医古籍是众多先贤穷其一生的经验总结,他们希望在有限的印刷空间里,留给后人最大量的信息,总是言简意赅,尤其在书名的选择上,更是殚精竭虑。我们后人读古籍,领会文意的同时,不能忽视言外之意。现举几个书名,与大家同享其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儒门事亲》,张从正撰,十五卷,成书于1228年。书中前三卷为张从正亲撰。其余各卷由张氏口述,经麻知几、常仲明记录整理而完书。其曰《儒门事亲》者,以为唯儒者能明其理,而...

阅读全文
放血疗法治哪些病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31 | 17 阅读

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广泛被人们所认识接受并应用。这个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做放血治疗的“锋针”。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

阅读全文
汇诸前贤成一统——《针灸大成》
针灸文化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明代是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理论逐渐深入和细化,涌现了大批的学术著作,如《针灸大全》、《针灸节要》、《针灸聚英》、《针灸问对》、《针灸大成》、《奇经八脉考》、《类经图翼》等,同时四部大型综合性医书——《普济方》、《医学纲目》、《奇效良方》、《古今医统》中也均设有针灸专篇,汇集历代针灸文献。 《针灸大全》、《针灸聚英》、《针灸大成》,单单从明代这几本针灸名著的名称来看,就反映了时代呼唤一本集大成的...

阅读全文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2 | 17 阅读

河南邵氏针灸流派以邵经明教授(1911-2012年)为创始人,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针灸治病救人为目的、弘扬针灸学术、具有河南特色的针灸流派,对针灸尤其是河南针灸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邵经明 传统中医学的传承 邵老十多岁便在仁和堂当学徒从此和医学结下不解之缘。当学徒期间,他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去解除民众疾苦,便常利用闲暇自学《药性赋》《伤寒论》等医籍。东家见其勤奋好学,又具有...

阅读全文
八法八穴歌(西江月)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西江月调《八法八穴歌》出自针灸类书《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凌门,指明代凌云(字汉章)一派。凌氏为明孝宗弘治(1458~1505)时人,早于汪机和高武,此书内容为高武《针灸聚英》所引用。内容以针灸歌赋和经穴图为主,载有百症赋、玉龙赋、灵光赋、拦江赋、席弘赋、八法八穴歌(西江月调)、十四经步穴歌、十四经周身歌、十二经脉、十五络脉歌、千金十一穴歌、荣卫所生歌、铜人指要赋等。其图除十二经要穴之外,还有天...

阅读全文
周氏梅花针灸学术思想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14 阅读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代名医辈出。周氏梅花针灸学派正是安徽中医针灸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2017年,周氏梅花针灸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氏梅花针灸学派传承人蔡圣朝团队申报的“周楣声灸法学术思想及其应用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渊源 梅花针灸学派,又称“周氏梅花针灸”,源于我国针灸界泰斗周楣声家传“梅花派”针灸技术,具有近300年的历史,迄今已传承八代,门人弟...

阅读全文
路氏医派学术思想精要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3 | 14 阅读

路氏医派发扬于国内,传播于海外。路氏医派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 调中思想 调中即调脾胃,路志正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的杂病治疗思想,调脾胃以“健纳化”“调升降”“顾润燥”“怡情志”“动形体”等原则。路志正认为脾胃居中央,受纳水谷、转化精微以溉诸脏,为气机升降之枢以辅佐五脏气机升降,脾胃调则周身气机皆调,脾胃健则五脏六腑俱健。路志正认为食物和药物内治必须通过胃...

阅读全文
张景岳与《类经图翼》
名家名著 | admin | 2025-05-20 | 13 阅读

  【生平】   张介宾(公元1563~公元1640年),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他是著名医家,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明末著名针灸学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佚事】   张景岳,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他从小喜爱读书,广泛接触了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他的父亲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来通晓医理。张景岳自年幼时就随从父亲学习医学知识。13岁时,跟随父亲到北京,又师从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