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针尾" 的结果

找到 36 条相关结果

针刀透压疗法治疗腱鞘炎
小针刀 | admin | 2025-05-29 | 26 阅读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简称腱鞘炎)是因腱鞘与肌腱的反复机械性摩擦引发的无菌性炎症,进而导致腱鞘增厚,使纤维管道变狭窄。局部膨大的肌腱,在通过该管道时受压,出现屈伸疼痛、卡压和弹响,又称为“弹响指”或“扳机指”。临床表现为掌指关节掌面胀痛,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肿胀及手指放射痛,甚至手指出现麻木,疼痛逐渐加重,产生摩擦音,出现弹响,严重者指间关节不能伸直、弯曲,屈指抗阻试验阳性。该病好发于50~6...

阅读全文
神经性皮炎的拔罐疗法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技术一 拔罐部位:患处皮肤。 操作规程:病灶局部常规消毒,以梅花针中度叩刺,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血迹。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二 拔罐部位: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反应点、避开皮损、左右上下各一,共4穴。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位,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捏起穴位处皮肤肌肉,右手持小号三棱针,快速刺下皮下,针尾下压,针尖挑起穴位处皮肤,加...

阅读全文
耳针针具介绍
耳针 | admin | 2025-05-11 | 20 阅读

开展耳针疗法所用的针具有毫针、耳毫针、揿针(揿钉式皮内针)、颗粒式皮内针、环形皮内针、三棱针六种。前两种用于针刺,第三种至第五种用于埋针,最后一种用于放血。 一、毫针 毫针原系古代九针之一,现代之毫针是古代毫针改良而成,为耳针常用之针具,耳针用之毫针,针长有五分及一寸两种,针的粗细有26号、28号、30号、32号、34号等五种,针之构造可分针尾、针柄、针根、针尾、针身针尖五部,针柄用铜丝或...

阅读全文
电针疗法的得气
电针 | admin | 2025-05-23 | 19 阅读

得气又称针感,是针刺进人腧穴一定深度,通过提前捻转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特殊的感觉和反应。当这种感觉出现后,患者感到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的感觉,并可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和传导,这种现象又称为针感导。在医生则可感到针下有重滞和紧涩的感觉。得气对针气疗效有重要影响,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说:“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说:“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而不治。”都说明针刺得气与否直接影...

阅读全文
神经性皮炎的拔罐疗法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技术一 拔罐部位:患处皮肤。 操作规程:病灶局部常规消毒,以梅花针中度叩刺,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干血迹。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技术二 拔罐部位:背部膀胱经循行部位反应点、避开皮损、左右上下各一,共4穴。 操作规程:患者俯卧位,选取穴位后,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捏起穴位处皮肤肌肉,右手持小号三棱针,快速刺下皮下,针尾下压,针尖挑起穴位处皮肤,加...

阅读全文
针灸•附∶杂病穴法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针家以起风废瘫痪为主,虽伤寒内伤,亦皆视为杂病。《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阳明经,中部足太阴,下部足厥阴,前膺足阳明,后背足太阳。因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者,最为要诀。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杂病随证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十二原穴与八会穴,皆经络气血交会之处。别即阳别,乃阳交穴也。前论颇详。脏腑俞募当谨始:五脏六腑之俞,...

阅读全文
耳穴埋针法
耳针 | admin | 2025-05-26 | 15 阅读

耳穴埋针法简称埋针法,是经常在治疗中应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一般慢性病和体弱或其他原因不能每天接受治疗的患者较为适用,为使某些疾病巩固疗效,也可采用本法。 埋针常用之针具为揿针、颗粒式皮内针与环形皮内针三种,如无上述三种针,可利用报废之28号-34号毫针,根据不同之部位,制成长短不等之三角形埋针,代替上述之针应用。 一、方法 1.耳郭常规消毒。 2.用消毒之皮内针钳(或持针钳、血管钳)钳住巳消毒...

阅读全文
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03 | 15 阅读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前臂伸肌总腱附着处急、慢性损伤导致的无菌性炎症。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的局限性疼痛,或伴有前臂的放射痛,前臂旋转及抗腕关节背伸阳性。发病以中青年肘关节劳动者多见,尤其以优势手好发。 病理病机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肘劳”“筋痹”范畴。筋痹始见于《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本病多因局部长期反复劳累而致筋伤,造成局部气血循环不畅...

阅读全文
行针手法
针刺 | admin | 2025-05-30 | 14 阅读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从古至今临床常用的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临床施术时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提插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手法。这种使...

阅读全文
火针的基本结构
火针 | admin | 2025-05-26 | 14 阅读

火针同毫针一样,是由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组成,火针经加热后方可使用,故对针具有特殊要求。 针尖:针的尖端锋锐部分。火针的针尖以尖而不锐,稍圆钝为好。若针尖锋利,经反复烧灼使用后易折断。 针身:针具的主要部分,是针尖与针柄之间的部分。针身应挺直坚硬。较理想材料为鸽猛合金,不怕烧灼,不弯不折,且经久耐用,价格低廉。 针根:针体与针柄连接处。 针柄:手持针处。一般长度以3-4cm为宜,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