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秋" 的结果

找到 80 条相关结果

岭南道地药材--广陈皮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4 | 25 阅读

夏天的炎热还没有散去,很快又将进入一年的金秋时节,橘子也逐步上市,橘子一身是宝,橘子果肉可食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而橘皮、橘络、橘核等是人们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本文着重介绍驰名中外的岭南道地药材——广陈皮。 陈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为橘柚,因以果皮入药,故曰:“一名橘皮”。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

阅读全文
金秋“燥邪”易伤津 试试清宫代茶饮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0 | 22 阅读

清代宫廷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防治疫疾、美容养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其用药精当的医方、考究科学的饮食搭配,对当今的养生疗病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其中简便易行的代茶饮更是极具特色。 经过漫长炎热的夏天,到了秋季,人体内容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部分人因此会出现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症状。秋气与肺气相通应,主气为燥。在中医病因学中,燥既为正常的自然界六气之一,又为外感病因中六淫之一,称为“...

阅读全文
悲秋并非“秋”全部 金秋之韵莫辜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20 阅读

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悲秋”也是他们热衷表现的主题。“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在四句诗中用了五个低调的“秋”字,刻划了多愁善感林黛玉的忧郁心态,真是贴切。不过这不是他的创造,关于“悲秋”的绝唱在他之前已屡见不鲜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杜甫)“海畔尖山似箭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

阅读全文
美食调理 赶走秋季疲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有句俗话叫作“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很多人都会出现疲乏、犯困的情况。其实我们只要在日常饮食上注意调理,这种秋季疲乏感便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百合煲猪骨头汤 材料:鲜百合、猪脊骨各适量。 做法:1.猪脊骨剁成小块,与百合同加水大火煮沸。2.去浮沫后用小火煮熟烂,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鲜藕地黄蜂蜜膏 材料:鲜藕、生地黄、蜂蜜各适量。 做法:1.鲜藕切块,与生地黄同...

阅读全文
秋季养生须尊崇中医四大养生素养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秋季养生须尊崇中医四大养生素养“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形与神俱”做起: 起居有常 早卧早起 秋应肺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转向收藏,人应早睡而顺应阴精的收藏...

阅读全文
初秋锻炼应遵循四原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5 | 20 阅读

金秋送爽,正是户外锻炼的好时节,但如果运动前准备不当,不经意间就会带来小损伤。肩膀受伤便是较常见的意外伤害。专家建议,入秋后的养生锻炼,最好遵循四原则,即重收敛、主打慢、练耐寒、护好肩。 敛——金秋养生重收敛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闭藏。因此,金秋的养生原则重在“收敛”。顺应节气变化,从起居方面应调整为“早卧早起”,早起有利于舒展肺气,帮助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 慢——运动项目主打慢 运动量...

阅读全文
别让秋果“偷走”您的健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9 阅读

金秋时节,各种蔬果大量上市。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食兼优,人们纷纷购买,先尝为快。但值得一提的是,吃秋果并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食或暴食也会致病。 苹果中医认为,苹果具有通便、止泻、降压、消食、润肺、悦心的作用。苹果汁可止腹泻;空腹吃苹果能治便秘;饭后1小时吃苹果可助消化,但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摄入过多不利于心、肾保健,所以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炎、糖尿病者少吃为宜。 梨中医认为,梨可生津止渴、...

阅读全文
九九重阳话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7 | 19 阅读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 不宜乱进补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进补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生机。南京市中医院张钟爱主任强调,...

阅读全文
“悲秋”不防危害大 防治“秋郁”有六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本是一个收获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季节。但随着秋风乍起,秋雨连绵,万物萧条,不由呈现出唐代诗人王绩描写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中医素来有“天人相应”之说,秋凉一至,花木零落,阳气减退,阴气渐长,似乎空气中也弥散着悲凉与寂寥,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出现情绪低落、凄楚伤感、失眠多梦、少气乏力等症状,出现“悲秋”之感。而一场秋雨一场寒,连绵的秋雨更会给人们平添凄凉之感。...

阅读全文
重阳晚秋季 常见老年病防与治
老年保健 | admin | 2025-05-28 | 18 阅读

晚秋凉风习习,菊香四溢,重阳节,一个属于老年朋友的节日也悄然来到。然而身体健康才是老年人欢度节日、安度晚年的前提。晚秋初冬,气温下降,正是老年人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针对气候特点,专家根据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提出晚秋季节老年常见病相关防治措施及养生保健常识,为老人送上一份“健康礼包”,助力老人乐享夕阳红。 胃肠道疾病 饮食清淡,劳逸结合 深秋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