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野芋" 的结果

找到 46 条相关结果

常见菜品性味及功效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5 | 17 阅读

葵菜  味甘,寒平,无毒。为百菜主。治五脏六府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疗妇人乳难。 蔓菁  味苦,温,无毒。主利五脏,轻身,益气。蔓菁子明目。 芫荽  味辛,温,微毒。消谷,补五藏不足,通利小便。(一名胡荽。) 芥  味辛,温,无毒。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目,安中。 葱  味辛,温,无毒。主明目,补不足,治伤寒发汗,去肿。 蒜  味辛,温,有毒。主散痈肿,除风邪,杀毒瓦斯。独颗者佳。 韭  味...

阅读全文
壮医学诊断之探病诊法
壮医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壮医探病诊法,是在疾病错综复杂,一时难以作出明摘诊断,或病者“巧坞”已乱,昏不知人,无法询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些特殊诊断方法,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性治疗。壮医有时还借助探病法判断预后吉凶。探病诊法古代壮医用得较多。 1.痧病探病法 若于患者体表见红色或紫红色麻点,或于肘窝、腘窝、舌下见青蓝色痧筋,或于患者胸背、上臂等部位刮出痕如蛇状隆起,或病者伴全身不自然,疑为痧病欲明确诊断时,可试用下述方法...

阅读全文
野芋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芋 实际拼音: Yě Yù 别名: 野芋头 来源: 天南星科芋属植物野芋Colocasia antiquorum Schott,以全草及块茎入药。夏秋采收,分别晒干。 性味: 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急性颈淋巴结炎,指头疔,创伤出血,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中华本草》:野芋 出处: ...

阅读全文
瑶医学之药试法
瑶医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验腹痛:凡遇腹痛,欲分辨其寒热,可用老姜汁少许滴人患者目内耽,不觉辛辣而反感舒适者,为寒性腹痛。 验毒蛇咬伤、狂犬病:被蛇咬伤的人,疑其蛇乃毒蛇,可让病人服旱烟筒油,没有感到气味臭及辣者,是被毒蛇咬伤的症候。被狂犬咬伤的人,疑其受毒,亦可以生黄豆给被咬人嚼服,觉有甘味者,提示有受毒的可能,否则感觉腥味。或者处以下瘀血汤(大黄、桃仁、地鳖虫、蜂蜜,酒煎),服药后,大便下物如猪肝鱼脑之色者,提示有受...

阅读全文
水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露水 「释名」在秋露重的时候,早晨去花草间收取。「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白花露:止消渴。百花露:能令皮肤健好。柏叶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强视力。韭叶露:治白癜风。每天早晨涂患处。  明水 「释名」名亦称方诸水。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诸,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是方诸水。「气味」甘、寒、无毒...

阅读全文
麻凉膏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01 | 14 阅读

《外科十三方考》:麻凉膏 名称: 麻凉膏 处方: 川乌4两,草乌4两,生南星2两,野芋头4两,芙蓉叶4两。 制法: 上为细末,备用。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主阴毒、阳毒。 用法用量: 阴毒用醋调敷;阳毒用酒调敷;如皮破者,以清油调敷;如无野芋头时,亦可以水仙花根瓣代之。 ...

阅读全文
芋头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4 | 14 阅读

《中药大辞典》:芋头 出处: 《本草衍义》 实际拼音: Yù Tou 别名: 蹲鸱(《史记》),芋魁(《汉书》),芋根(《汉书》颜师古注),土芝(《别录》),芋奶(《种芋法》),芋艿(《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8~9月间采挖,去净须根及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其中间母根(块茎)俗称芋头,旁生小者为芋子。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卵形至长椭圆...

阅读全文
东风菜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13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东风菜 实际拼音: Dōnɡ Fēnɡ Cài 别名: 盘龙草、山蛤芦、土苍术、白云草 来源: 为菊科东风菜属植物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Nees [Aster scaber Thunb.],以全草和根入药。夏季采割全草,秋季采根,洗净晒干。 性味: 辛、甘,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毒蛇咬伤,风...

阅读全文
半夏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2 | 13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夏 实际拼音: Bàn Xià 英文名: RHIZOMA PINELLIAE 别名: 三叶半夏、三叶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

阅读全文
地浆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0 | 13 阅读

《中药大辞典》:地浆 出处: 《本草经集注》 实际拼音: Dì Jiānɡ 别名: 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 制法: 掘黄土地作坎,深约二尺许,灌水,搅混,俟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即为地浆水。 性味: 甘,寒。 ①《别录》:"寒。" ②《日华子本草》:"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平寒,无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