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酸梅汤" 的结果

找到 47 条相关结果

《黄帝内经》中的暑天养生与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4 阅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机体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生理特征,此时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正确把握夏季酷暑时机,注意未病先防、冬病夏治则能达到...

阅读全文
夏秋之交话养生 燥暑夹杂重防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一到立秋,气温虽然还那么高,但身体的感觉马上就跟前一段不一样了,不像以前那么潮、闷、湿,能喘得过气了。但感觉上的轻松,不代表这是一个可以放松警惕的季节。 燥暑夹杂 须重防病 俗话说:“过立夏,扇子架。过立秋,扇子丢。”秋天和夏天(湿热黏腻)不一样,湿没了,所以秋天主要是燥。而且,燥还要分两种:夏秋交界时,易出现温燥,意思是又燥又热,而秋冬相接处是凉燥,是燥和凉。在立秋和处...

阅读全文
秋季分为“三阶段” 养生保健随时变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0 阅读

秋季气候多变,是一些疾病的高发季节,人们的情绪会不稳定,所以有“多事之秋”一说。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 初秋:防暑防湿 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俗语说,“热在三伏。”第三伏般在立秋之后,故又有“秋老虎”之说。中医将这个时期称为“长夏”,而长夏“六淫”之邪的主气就是“湿”。这段时期大多雨绵绵...

阅读全文
小暑滋补原则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18 阅读

夏季滋补与冬季滋补不同,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伤胃。中三认为,山药、大枣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且补而不腻、非常适合脾胃虚弱者夏季煮粥喝,且二者均具有提高肌体免疫力的作用,可有效对抗夏季因酷暑而造成的免疫力降低。蜂蜜、牛奶、莲藕、银耳、豆浆、百合既可益气养阴,又可养胃生津,是夏季体弱多病、出汗较多、食欲不振者的食疗佳品。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而又多雨,由于暑热挟湿,常使脾胄受困,食欲不振。再加...

阅读全文
梅 君子风范 药食佳品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0 | 18 阅读

梅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又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它有奇崛的枝干、淡雅的颜色、清芬的香味,以及凌霜傲雪、百折不挠、粲然迎春的品格,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填词,挥毫泼墨,咏物言志,以志抒怀。梅花不仅象征文人理想,还是医家济世救人的妙药,古代医籍和文学作品中多有记述。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古往今来,爱梅恋梅者不胜枚举,皆为梅之风韵、梅之精神所折服。“风雨送春归,飞...

阅读全文
乌梅粥主治泄泻、痢疾
中医药粥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来源】《圣济总录》。 【配料】乌梅15~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乌梅煎取浓汁去渣,再入淘净的粳米煮粥,粥成调入冰糖,和匀即成。 【功效】生津止渴、止咳止泻、安蛔止痛。 【适应证】治夏季口干渴饮,虚热烦渴,盗汗,久咳久泻,胃酸缺乏,食欲不良,虫积腹痛、细菌性痢疾、胆道蛔虫症、钩虫病,牛皮癣,肠伤寒,大便出血。 【食法】分2次服食。 【食疗漫话】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

阅读全文
芒种时节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5 | 17 阅读

芒种时节天气渐热,雨水丰沛,虽有“黄梅时节家家雨”的诗意景象,人体却不胜湿热之苦,因此顺时调整起居饮食,才能安然度过夏天的火热。 时·候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时·气 芒种后,就进入了一年中降水...

阅读全文
酷暑时节,中药教你如何正确养娃
中医育儿 | admin | 2025-06-02 | 16 阅读

防病保健一直以来是中医治疗的优势,四季养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老人如此,儿童亦然,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是关乎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定。炎炎夏日,酷暑时节,我们该如何正确养娃,专家为您讲解支招。 中医讲究“天人一体”,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饮食起居、精神活动当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方能健康长久。《黄帝内经》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万物生长、枝繁叶茂的季节,而犹如“草木之方萌”的孩子们身高、体...

阅读全文
理解“春夏养阳”的含义,“起居、运动、饮食”都要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0 | 16 阅读

中医养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一定遵循自然的规律,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百病不侵。春夏养阳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之一。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 春夏两季气温逐渐升高,是人体与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生长以致达到旺盛的时机,在经历...

阅读全文
盛暑天谁不渴望清凉?带您了解祖国各地的解暑饮品!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6 | 16 阅读

说到解暑清热,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起各种各样的广东凉茶。其实,不仅是两广地区,盛暑时节,每个地区的人都需要,也存在自己的解暑之道,只不过那些方法不像广东的凉茶那样,成为一种特色、一种文化而闻名于世罢了。 由北往南,我们不妨来看看不同地区各具代表的解暑汤。 老北京酸梅汤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瓶冰水和梅汤”。看了这两句词,是不是特别想来一碗‘酸梅汤?人说望梅能止渴,那这汤就是“闻声已清凉”。酸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