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通天" 的结果

找到 257 条相关结果

冬季练功养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6 阅读

提到冬至节气期间保健养生,除了我们要遵循的“顺应四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勿过饥饱;劳逸结合,勿枉作劳;精神修养,陶冶情操”之外。我们可以练几节简便易学、易练习的气功,能为您的冬至养生增添一份“动”的乐趣。 静坐 自然盘膝而坐,两眼轻闭或微露一线之光,神不外驰,两手相握放在腹前,或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根,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置两膝上。也可坐在沙发或木凳上练功,即采用靠坐式或平坐式的姿势练功,两手舒伸放...

阅读全文
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 | admin | 2025-05-31 | 24 阅读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简称头针。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基础上,结合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原埋及生物物全息理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通过针刺等方法刺激头部特定区域和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医家已在经络理论上认识到头部的重要性,认为“头为精明之府”。《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中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素问·气穴论篇》中就提到:“头上五行行...

阅读全文
浅谈国医与儒学的同源性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24 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统中医学被称为“国医”,明其与“国学”精神相通,华夏国学的主干就是儒学。古代“儒”的起源与“巫”有很大关系,“巫”在民间也扮演医者的角色,《公羊传·隐公四年》何休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最初儒士的服务范围也包括求雨、相礼、祭祀、治病、文书等。《国语·晋语·医和视平公疾》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西汉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史...

阅读全文
《黄帝内经》里的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23 阅读

养生”在古代也称“摄生”,就是通过对身体的保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让我们来看看《黄帝内经》中的健康智慧吧。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内经》的作者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是集体之作,经整理而成,个别篇章是后世补上去的。古人假托是...

阅读全文
偏头痛钩针疗法
钩针 | admin | 2025-05-27 | 21 阅读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原发性脑功能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在总人口中约有6%的男性和18%的女性受到影响。1988年世界头痛协会按其临床表现将偏头痛分为两大类:有先兆的偏头痛和无先兆的偏头痛。关于其发病机理尚无定论,主要有血管学说、神经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等。偏头痛有着相当的危害,它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也与脑卒中、情...

阅读全文
五味偏嗜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6-05 | 20 阅读

【五味偏嗜】五味,指辛、甘、酸、苦、咸。长期偏嗜五味,是致病因素之一。《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但此说以五味通套五行,亦有牵强之处。指过于嗜好某类饮食而发生疾病。...

阅读全文
身心合一、动静和谐 中华文化的动静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0 阅读

“生命在于运动”,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是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中国人的老话也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减,适当用脑可以保持脑力不衰。而曾经也有一个基本观点,叫生命在于静止,后来发现这个观点也不对,其实生命恰恰在于动静之间。这其实在国学里早就这样论述了,《周易》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讲性命修炼,所谓的性功就是偏身...

阅读全文
规中引疗法
百家功法 | admin | 2025-05-29 | 20 阅读

规中引疗法原出于明代曹士珩所撰《保生秘要》,后经清代医家沈金鳖?沈氏尊生》收辑而广为流传。是一套由七种静功组成的自我疗法。 临床应用:本疗法应用范围广泛各式皆有所侧重。 “归元”法可用以治疗咳嗽、伤食呕吐、胃痛、胸腹胀闷、虚劳,盗汗、遗精、尿浊或短赤淋沥、肢体麻木或半身瘫痪、慢性鼻炎、耳鸣、重听等。 “周天”法可用以治疗虚劳、肢体麻木、瘫痪、食道噎塞、吞食困难、肚腹膨胀等。 “艮背”法可用以治疗...

阅读全文
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19 阅读

被称为“奉生之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唐代王冰解释:“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简单理解,就是指能趁虚伤人的各种邪气,以风为代表。风邪变化最为迅速,一旦人的正气有所虚衰,首先伤人的就是风邪,其他邪气也要依附于风邪,所以“风为百病之长”,又以“贼风”称之。其实,风邪之贼,还在于其伤人时喜欢乘机偷袭。大风来到,多数人都知...

阅读全文
羚羊角的鉴别方法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28 | 19 阅读

羚羊角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清解肺、肝二经的邪热,平肝熄风、解毒消肿之效。用于热盛神昏、谵语发狂、痉厥、惊痫抽搐、头痛、目赤等症。 来源   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 L.雄兽的角。形状似羊,身长100~167cm,高约70cm,体重雄兽39~60kg,雌性30~37kg。全身毛色灰黄色至棕黄色或栗色。头大,鼻吻膨大,故有“高鼻羚羊”之称。雄兽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