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逆症" 的结果

找到 22 条相关结果

藿香入药易耗气 气虚之人需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19 阅读

藿香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一味药材,甚至有的家中已经成为夏季佐餐的健康伴侣,烹饪鱼汤的时候放上一点,不但能提鲜,吃后还能祛除口臭,那淡淡的清香吃过的人都知道。藿香花冠呈淡紫蓝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由于藿香比较容易家庭种植,而且经常用到,所以也不失为一种药食两用的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阳台绿植。 一些时尚的女性乃至男性在出席一些社交场合的时候会在自己身上提前喷一些香水,尤其是容易出汗的夏季。...

阅读全文
肝火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6-05 | 15 阅读

【肝火】由于肝的机能亢盛而出现热象或冲逆症状的,统称“肝火”。导致肝火的原因,有因肝经蕴热,有因肝阳化火,与情志刺激过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眼红、眼痛、面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严重的可出现发狂,或呕血、咯血、衄血等。...

阅读全文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传承与创新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0 | 15 阅读

天津作为中国较早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凭借着河海联运的优势地位,积累和沉淀出海河文化带独特的地域文化。津沽疮疡学术流派即创始于此,至今历时一百三十余载,历经五代人,以中医内外结合方法治疗各种疮疡类疾病为主,兼治外科杂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天津及周边地区地域特色的、疗效肯定的疮疡治疗体系,并迸发出勃勃生机。 学派源流 津沽疮疡学派起源于清末民初津沽地区,此时中国政局动荡,外忧内患严重,天...

阅读全文
出自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黄帝内经》与医疗和疾病相关的成语典故●针砭时弊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3 | 14 阅读

“针砭时弊”这个成语是医疗用语。“针砭”本指古代医学中用针灸和砭[biān]石治病的方法,其中,“针”是的一种应用经络理论刺激穴位或直接患处挑拨切割以疗病的器具,“砭”则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疮疡肿毒的尖锐的特质石器;后来“针砭”被借喻为指出错误、发现问题的意思。“时弊”本指当时社会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劳作饮食、风俗习惯等)下所得的病症,引申为正当其时的流行病;后借喻为当时社会存在的弊...

阅读全文
辨证伤寒派擅用仲景方治杂病的余听鸿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余听鸿(1847-1907),名景和,江苏宜兴人。童年在孟河当药店学徒,而入孟河名医费兰泉门下。业成后悬壶家乡,中年赴常熟,时有“余仙人”之美誉。 余氏私淑柯韵伯之学,尝谓时医治医不读《伤寒》《金匮》汉唐诸书,反读浅近之书以为捷径,仲圣之法废之日久,遂注释柯韵伯《伤寒论翼》一书,意欲为初学之士遵《伤寒》之范围。余听鸿十分强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他说:“余读仲景原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

阅读全文
壮医学小儿麻毒的概述
壮医 | admin | 2025-06-03 | 13 阅读

麻毒是以发热3至4天后,皮肤出现红色如麻粒大小的疹子为特征,以发热、咳嗽、眼泪汪汪、鼻塞流涕、遍身发布红色斑疹为主症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较多,好发于6个月~5岁的小儿,传染性很强。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中医、西医均诊为“麻疹”。 病因病机:年幼体弱,正气不足,感染麻毒,三气不能同步,气血相搏,毒透于外(为顺症),或毒陷于内(为逆症)。 临床表现:主症:...

阅读全文
《济阴纲目》产后门(下) 呃呕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6-01 | 13 阅读

大全云:夫五脏六腑俱禀气于胃,而肺为主气之总司,若产后致伤气血,则脏腑气损,而风冷搏之,肺因气逆而上则呃逆矣。又脾虚气冷,胃中伏寒,因食热物,冷热相击气厥而不顺,则呃逆也。脾者主中焦,为三焦之关,五脏之仓廪,贮积水榖,若阴阳气虚,使荣卫气厥逆,则致生斯病也。经云:呃噫者,胃寒所生,服药无效者,灸期门三壮必愈,期门穴乃胃之大络。(上言风冷外因也,下言聚冷内因也,然又有痰热虚呃之不同并宜详辨。)(期门...

阅读全文
肺失清肃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18 | 13 阅读

【肺失清肃】指肺失去清肃下降功能的病变。肺是主管呼吸的器官,它的功能以清肃下降为顺。如邪气犯肺(包括外感、内伤等各种病因),失去清肃下降的功能,则会产生咳嗽,痰多,气喘,胸膈胀闷等气逆症状。所以久患咳嗽的病人,肺气损伤,肃降失常,很容易导致“肺气上逆”。临床所见的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即属于肺气上逆现象。...

阅读全文
夺命丹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0 | 13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夺命丹 名称: 夺命丹 处方: 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 炮制: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远年日近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抓成疮。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圆,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 ...

阅读全文
藿香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3 | 12 阅读

亦菜亦药香气浓, 自古结缘佛经中。 饮酒口臭煎汤漱, 脾胃吐逆最有功。 藏于衣内驱秽气, 阴虚火旺切莫用。 说起藿香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甚至有的家中已经成为夏季佐餐的健康伴侣,比如烹饪鱼汤的时候放上一点,不但能提鲜,吃后还能祛除口臭,那淡淡的清香吃过的人都知道。 但是在古代,这种药草还有别的用途,比如《南州异物志》中记载:“藿香可着衣服中,用充香草。”古代没有香水,但是不代表古人不重视芳香对衣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