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逆从" 的结果

找到 69 条相关结果

《内经知要》道生
内经知要 | admin | 2025-05-31 | 19 阅读

《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教下者,教民避害也,风从冲后来者,伤人者也,谓之虚邪贼风。如月建在子,风从南来,对冲之火反胜也;月建在卯,风从西来,对冲之金克木也;月建在午,风从北来,对冲之水克火也;月建在酉,风从东来,对冲之木反胜也,必审其方,随时令而避之也】,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者,内无所营。澹者,外无所遂,虚无者,虚极静笃,即恬澹之极,臻...

阅读全文
中医药学称为“岐黄医学”的由来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2 | 19 阅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于《史记》(公元前91年底~90年初)之后,《七略》(公元前6年)之前,全书主要是以黄帝与岐伯等6位属臣问对方式,探讨了医药学知识,自此建构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经过笔者认真研习之后发现,其中传载的医学知识与其成编之前文献所传载的相关内容是一脉相承的。除了《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三者所涉的“养生”,以及《史记》以29例“诊籍”资料...

阅读全文
《素问·移精变气论》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18 阅读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与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

阅读全文
杂治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9 | 17 阅读

纂《仁斋》及《编注病机》、《药性》等书。百病难逃乎八要,经曰∶病有八要。不知其要,病将安去?表、里、寒、热、虚、实、邪、正而已。治法必遵乎三法;新病去邪,大剂猛治;稍久去邪养正,宽猛兼治;久病药必平和,宽治缓治。正气在人,阳为表而阴为里,上古名言;邪气害人,表为阴而里为阳,仲景妙诀。实者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是为五实;虚者脉虚、皮寒、气弱、泄利、少食是为五虚。实者得汗便利则活,虚者糜粥入胃,泄...

阅读全文
学医费人有“庸医费人”和“明医费己”两种解释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学医费人”是出自蜀地的谚语。北宋苏轼应张希元之请作《墨宝堂记》,其中提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谚语本就有一定的流传度,再加上大文豪苏轼的传播,影响力就更大了。“学医费人”从字面解释,“费”人就是“害”人,意思就是医生的失治、误治会枉费一些人的性命和健康;从引申义来讲,“费”即“耗”,是说学医是一件很耗费医者的事。因此,学医费人有“庸医费人”和“明医费己”两种解释...

阅读全文
本草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17 阅读

己亥年秋,强素养于沪,聆听大师之音,得名师之教,又随师采药于天目山大树王下,观本草之生态,览本草之大美,悟本草之大德,感师恩教诲,遂写说以记之。 昔白乐天借野草咏送别,刘禹锡借枯木劝惜时,火烧不尽之野草,逢春又发之枯木,不畏强暴,适时收藏,待机而发,实本草生存之道也。 本草之所生,不择良地,不贪逸境,随遇而安。生于绝壁山谷之铁皮石斛,崇山巅顶之天山雪莲,荒山野岭之三两人参,沟边石缝之百年首乌,寄...

阅读全文
热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一篇
黄帝内经·素问 | admin | 2025-06-10 | 16 阅读

[主内容]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

阅读全文
《素问·阴阳应象论》的养生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16 阅读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油,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Che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阅读全文
刮痧由来与临床应用
刮痧基础 | admin | 2025-05-08 | 16 阅读

痧症泛指传统中医意义的霍乱等热性病而皮肤出现痧疹者,多为瘟疫。中医儿科有痧、痘、惊、疳四大症,其中的痧就是此类。 痧是中医学专有名称 现代医家陈聪荣编著的《中医儿科学》“风疹”节下云:“风疹,或称风痧,古称瘾疹。是小儿的一种较轻的出疹性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乳幼儿,大多流行于冬春季之间。”由此可知,瘾疹乃是痧的最早名称。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云:“风强则为瘾疹。”明朝聂久吾《痘疹论》曰:“麻疹形...

阅读全文
运气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6 | 15 阅读

张子和云∶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通五运六气,检尽方书何济?经络明,认中标;运气明,认得本。求中标,只取本,治千人,无一损。兹纂《素问》、《灵枢》及《绀珠经》等书,以便初学识其概耳。□太极肇分而有阴阳。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纲纪,谓生长、化成、收藏之纲纪也;父母,谓万物形之先也;本始,谓生杀皆因而有之也。夫有形禀气而不为五运阴阳之所摄者,未之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