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连翘" 的结果

找到 2339 条相关结果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复明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3 | 33 阅读

《杨氏家藏方》卷十一:复明散 名称: 复明散 处方: 草龙胆(去芦头)麻黄(去节)各等分 制法: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斑疮入眼,或成翳膜,或眼睛高出而不枯损者。 用法用量: 每服9克,食后,炙鼠肝香熟蘸药食之,日二服。服药五六日后,眼白晴与翳膜皆粉红色,眼觉痒涩,不得揉动,此是翳膜渐退,频频用温盐汤洗之。病重者,日三服,小儿更量大小,加减服之。如不...

阅读全文
喉痹 (声哑 痄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喉痹(声哑 痄腮)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即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夫推原十二经。惟足太阳则下项。其余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而热。中络故痛者速也。余谓一言可了者。火也。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喉肿、颔肿。舌本...

阅读全文
苏叶的养生价值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27 阅读

受寒感冒后,通常可用三五克苏叶,开水泡了喝下去。一会儿,就会感觉身上热了,微微出汗,然后感冒的症状就开始消失了。 苏叶又叫紫苏叶,性味辛温。其作用是解表、散寒、理气、和营。全国各地都有,以前我家窗前就生长了很多,我经常摘来洗干净了吃。 苏叶的味道特别,它含有一些挥发物质,如紫苏醛等,我们虽无法搞清它的味道是如何合成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品尝它,并用它来调理身体。 《本草化义》中说:“紫苏叶,为发生...

阅读全文
南板蓝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华本草》:南板蓝叶 出处: 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这里的尖叶者即为本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图蓝二,据其形态特征亦与本种一致。 实际拼音: Nán Bǎn Lán Yè 别名: 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阅读全文
加味甘桔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8 | 26 阅读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风 玄参各1.2克 功能主治: 祛风宜肺,清热解毒。治风热上侵,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煎服。或加生姜l片。 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陈皮、黄芩、白芍、乌...

阅读全文
健脾解毒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幼科直言》卷二:健脾解毒汤 名称: 健脾解毒汤 处方: 白术、苡仁、扁豆(炒)、银花、连翘、丹皮、当归、陈皮、川贝母、甘草。 功能主治: 小儿痘症阴症,结痂收靥后。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痧疹辑要》卷二:健脾解毒汤 名称: 健脾解毒汤 处方: 炒黄连7分,泽泻8分,山药8分,甘草5分,炒扁豆1钱5分,白芍(酒炒)6分,茯苓8分,木香1分,山楂肉1钱,丹皮7分,白术7...

阅读全文
甘桔射干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嵩崖尊生》卷六:甘桔射干汤 名称: 甘桔射干汤 处方: 桔梗6克 甘草 射干 连翘 山豆根 牛蒡 元参 荆芥 防风各3克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加竹叶,水煎服。 ...

阅读全文
诸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30 | 24 阅读

一专治疔疮、发背、脑疽、乳痈疽、附骨疽、一切无头肿毒恶疮。服之便有头。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恶疮药中至宝。病危者立效复苏。万无一失。乃家传之秘方。不可轻视。宝之宝之。飞龙夺命丹雄黄(三钱) 朱砂(二钱为衣) 轻粉(五分) 血竭(一钱) 乳香(二钱) 没药 铜绿(各二钱) 胆矾(一钱) 麝香(五分) 寒水石(一钱) 蜗牛(二十一个) 蜈蚣(一条酒浸炙黄去头足) 蟾酥(二钱干煮好酒化)上...

阅读全文
温热派倡导三焦辨证的吴鞠通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4 阅读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遂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内容为主,上溯喻嘉言、吴又可、王安道、李东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