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运气法" 的结果

找到 11 条相关结果

历代名医是如何看待气功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22 阅读

  汉唐年间,气功在医务界颇为盛行。当时的名医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等都是精于气功的大师。他们在气功健身的实践和文献的整理上都有重大的贡献。 宋、辽、金、元四朝,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百病丛生,急需解决疾病的治疗是当时医学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所以,气功虽已不象汉唐时期那么盛行,但并没有被排斥在医界正宗之外。金元时期医学界四大名医之一、寒凉派代表人刘完素在他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就有...

阅读全文
寿世保元·医说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大哉医乎,其来远矣。肇自开辟,厥初生民,有寿夭则有札瘥,有札瘥则有医药。故神百草。黄帝注内经。伊芳尹作汤液。雷公制炮炙。与夫着书立言垂世者。若内经,其言深而要其旨邃以宏,其考辩信而有征,实为医家之祖。下此,则秦越人和缓者,缓独能知晋侯之膏肓,而未有着述,惟越人所着《八十一难经》,则皆发明内经之旨。又下此,则淳于意、华佗。佗之熊经鸱顾、固亦导引家之一术,至于刳腹背湔肠胃而去疾,则诚精于技矣;意之医状...

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针法特色历史演变
针灸文化 | admin | 2025-05-04 | 14 阅读

石器时期、青铜时期 历史背景 在石器时代,砭石针为主要的针灸工具,如《山海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其中金代郭璞注解“箴石”为可用于治疗痈肿的砭石针,《说文解字》亦云:“砭,以石刺病也。”《素问·血气形志篇》亦曰:“病生于肉,治疗之以针石。”1963年出土于内蒙古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枚砭石被认为最早的医用砭石,随后多地均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砭石。除了砭石外,尚有骨针、草...

阅读全文
周氏梅花针灸学术思想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13 阅读

安徽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代名医辈出。周氏梅花针灸学派正是安徽中医针灸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2017年,周氏梅花针灸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氏梅花针灸学派传承人蔡圣朝团队申报的“周楣声灸法学术思想及其应用研究”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渊源 梅花针灸学派,又称“周氏梅花针灸”,源于我国针灸界泰斗周楣声家传“梅花派”针灸技术,具有近300年的历史,迄今已传承八代,门人弟...

阅读全文
金针赋针法之下针十四法和调气与运气法
针刺 | admin | 2025-05-26 | 12 阅读

《金针赋》是一篇专论针法的著作,为明初针灸学家徐凤所写。《金针赋》共分九节,内容以针刺手法为主,简明扼要,便于记诵,对后世影响很大。   下针十四法 针刺基本手法,窦汉卿《针经指南》中归纳为下针十四法。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法。《金针赋》对此作了总结归纳,把它连贯起来说:“爪而切之,下针之法;摇而退之,出针之法;动而进之,催针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搓则去病;...

阅读全文
培元养气法功法
百家功法 | admin | 2025-05-17 | 12 阅读

第一节 静坐养气法 太极培元养气法包括静坐养气法、桩功聚气法及卧功(卧功暂不介绍)。无论哪种方法,都是通过放松肢体、凝神固志等方法,来挖掘人体潜能,降低基础代谢,调和七情,使气血和顺,经络畅通,达到修养身心、益智延年的目的。 静坐前的准备 入坐前先宽松衣带,再活动关节片刻,使肌肉筋膜关节得以舒展,便于气血畅通。静坐时,背部不能靠墙或倚靠在其他物件上,同时要注意使空气流通,避免风吹,避免别人干扰。...

阅读全文
三衢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1 | 11 阅读

一、爪切者:凡下针,用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荣卫也。取穴先将爪切深,须教毋外慕其心,致令荣卫无伤碍,医者方堪入妙针。二、指持者:凡下针,以右手持针,于穴上着力旋插,直至腠理,吸气三口,提于天部,依前口气,徐徐而用。正谓持针者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心无他慕,若待贵人之说也。持针之士要心雄,势如握虎与擒龙,欲识机关三部奥,须将此理再推穷。三、口温者:凡下针,入口中必须温...

阅读全文
中老年人便秘多发,防止便秘4妙招
老年保健 | admin | 2025-05-24 | 10 阅读

便秘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饮食过于精细,嗜食辛辣,饮食失调,缺少运动,过度疲劳等,均可影响胃肠功能而发生便秘,下面介绍几则非药物疗法,有明显治疗效果。 1、摩脐疗法 取坐位或立位,右手手掌放于脐上,左手掌放于右手背上,在小腹部顺时针方向揉动,揉5分钟,然后逆时针揉5分钟,每日早晚各做一次,连续二周。 2、肚脐呼吸法 无论是站、坐、卧、行,都应静心想着:吸气时收腹,气经脐孔进入...

阅读全文
针灸大成之杨氏针法
针刺 | admin | 2025-05-29 | 8 阅读

杨继洲在继承前人针法的基础上,对补泻手法进行了总结,并有所发挥。《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中论述了补针与泻针之要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较为全面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即纳气法)、苍龙摆尾(即青龙摆尾)、赤凤摇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五脏交经、通关交经、膈角交经、子午捣臼、子午补泻、子午倾针、进火、进水等法。其中有些手法均源出于《金针...

阅读全文
炼精化气
养生秘旨 | admin | 2025-06-17 | 6 阅读

夫炼精化气,乃逆行法也。欲知仙凡之隔,当知顺逆之分。经曰∶顺则成人,逆则成仙是也。顺行则致一身之气化而为精,是以阳变阴,乃成人之道也。凡人有所感触而兴起者,或交感忍而不泄,或梦觉交而未遗,犯此者,精虽未∶泄,然念头驰动,而流珠便欲去人,其精己离各脏腑,奔出于肾,凝聚于阴跷、会阴等处矣。由是其精有从溺出者,有结为悬痈者,有闭其窍溺不通者,有变为赤白浊者,有变为淋沥者,有致遗精不禁者,有凝结为痔漏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