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辨阴证阳证" 的结果

找到 3 条相关结果

壮医辨证及辨病
壮医 | admin | 2025-05-10 | 11 阅读

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搜集到的壮医病症名称达数百种之多。其中不少病症名称具有浓厚的岭南地方民族特色。就内科病来说,概括起来主要有痧、瘴、蛊、毒、风、湿六大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岭南致病因素是一种“恶气”亦称毒气。乃由于岭南阳气多宣泄,冬不闭藏,致草木水泉皆禀此“恶气”,“日受其毒,发而为病”。因此临床上以毒命名的病名最为普遍。如痧毒、瘴毒、湿毒、风毒、蛊毒、寒毒、热毒、无名肿毒等等。大类下面...

阅读全文
四诊的综合研究的专著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10 | 11 阅读

在脉学和舌诊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于四诊的综合研究,亦有不少专著。明·张三锡《医学六要》之一的《四诊法》,内容虽偏重于切脉,但也详实地记述了五官、色脉、声诊、问病、辨舌等诊察方法。《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首列十二经脉歌,次对四诊心法撮要,辨阴证阳证要诀,脉诊、望色、察面、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问诊等分别予以论述,并且介绍八脉要诀 、小儿诸诊歌及奇经八脉图歌等。内...

阅读全文
辨阴证阳证
内外伤辨 | admin | 2025-06-15 | 2 阅读

曰甚哉!阴阳之证,不可不详也。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