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的结果

找到 5 条相关结果

宋本《伤寒论》宜参淳化本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15 阅读

淳化本《伤寒论》,是六朝传本。孙思邈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此本即六朝江南诸师秘传本之一,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卷八,故名淳化本《伤寒论》。此本是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宋本《伤寒论》及《千金翼方》卷九卷十选定的校本之一。 宋本很重视淳化本 宋本卷一《辨脉》“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他本无作“纵”者,唯淳化本《辨伤寒脉候》作“纵”。 宋本卷六《辨少阴...

阅读全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伤寒论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

阅读全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十九篇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22 | 13 阅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少阴病咳而下利,(言严)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

阅读全文
脉象变动之病理方面认识(四)
诊断基础 | admin | 2025-05-17 | 11 阅读

从预后(生死)脉中亦反映出对病机的关系,例如《内经》于脉是最重胃气,认为无胃气的脉是死脉,凡季节脉与五脏脉、六经脉等无胃气即是死脉,换句话说就是失去柔和和过分刻露的有关脉象,例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等等,这实际上是个脉形程度变化问题。亦有从脉的盛虚至数的程度变化以定死证的。如《内经》一再提出的人迎、脉口盛大躁数等情况,以分证的轻重位置的方法,至其极端名为关或格则为死证。 又代脉若干动一止几脏无...

阅读全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5-23 | 10 阅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少阴病咳而下利,(言严)语者,被火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