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身中不足" 的结果

找到 14 条相关结果

春季养肝明目的窍门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18 阅读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中医讲究,春季应该通肝,更易旺肝,春季养生以养肝为要务。下面介绍几个适合春季养肝明目的方法给大家,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春季养肝正其时 关于养肝,专家指出,在中国传统的医学理论中,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春季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也是肝病的多发时节。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肝气抑郁,则会生出许多病来。如情志不遂,肝阳上亢,血压升高,有心脑血管病者还容易发生中风。而...

阅读全文
枸杞煎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1 | 17 阅读

《博济》卷五:枸杞煎 名称: 枸杞煎 处方: 枸杞子不拘多少(去蒂子)。 制法: 上用清水洗净,掏出控干后,入夹布袋子内,于净砧上取自然汁,澄1宿,去其清水,入石器内,慢火煎成膏子,取出,入瓷器内收贮。 功能主治: 明目驻颜,行步康健,壮元气,润悦肌肤。主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以温酒调下。久服大有所益,如合时天暖,其榨下之汁,更不用经宿,其管煎下,2-3载并不损坏。如久远服,...

阅读全文
《夏小正》对本草学发展的影响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15 阅读

《夏小正》中记载的历法是中国现知最早的历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现保存于西汉戴德编的《大戴礼记》中。 《夏小正》记载夏朝初期大量的物候现象,是中国古籍里记载动植物的最早史册。据统计,书中记述了具有物候生态的植物17种(其中草本植物11种,木本植物5种),植物物候18条;记述具有物候生态的动物有虫、鱼、鸟、兽四大类数十种,动物物候37条,全书共有物候记录55条。如果把它汇集起来,就是一部很好...

阅读全文
枣文化浅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4 阅读

枣甘甜可口,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枣除了作为药用和食用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枣文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枣,谐音“早”,在我国人民心目中,象征着幸福、美满和吉祥早日到来。在各种喜庆场合中,都少不了枣的身影。在新婚典礼中,大枣和花生是必备的果品,人们把祈求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心愿,寄托在大枣身上,祈求“早(枣)生贵子”。除夕之夜,中国人有“守岁”的习惯。守岁时要准备...

阅读全文
益气健脾用大枣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5 | 14 阅读

大枣是我国药食皆用的果品之一,既为美味,又补身体。鲜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民间更提倡“天天吃大枣,青春永不老”。 大枣滋补效佳 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血虚证、脏燥证及缓和峻烈药物的药性等。古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大枣有“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等功效。《长沙药解...

阅读全文
果润秋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8 | 12 阅读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倏忽已在立秋节气。天气忽冷忽热,燥湿不调,寒温难定,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燥、鼻衄、便秘、秋困的现象,该如何安适度过燥气当令的秋天呢?故乡那些甘酸多汁且能润燥益气的水果们又浮现于眼前。 川北山岭间有一种在秋后成熟的桃子,即秋桃。乡人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秋桃肉软多汁,其味甘酸,有益气血、养颜色、解劳热、生津液之功效。《日用本草》说它“生津,润肠,活血,消积”...

阅读全文
磁石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3 | 12 阅读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磁石汤 名称: 磁石汤 处方: 磁石5两(碎,绵裹),茯苓3两,大青3两,人参3两,白术3两,菖蒲3两,芍药3两,竹叶(切)1升,赤石脂2两(绵裹)。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心劳热。心主窍,窍主耳,耳枯焦而鸣,不能听远。 用法用量: 《圣济总录》无竹叶。 注意事项: 忌羊肉、饧、酢物、桃李、雀肉等。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磁石汤 名...

阅读全文
果部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5-24 | 10 阅读

二十五味  豆蔻 味辛,温,无毒。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生南海。  葡萄 味甘,平,无毒。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可作酒,逐水,利小便,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  蓬 味酸咸,平,无毒。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又疗暴中风,身热大惊。久服轻身不老。一名覆盆,一名陵 ,一名阴 。生荆山平泽及冤句。  覆盆子 味甘,平,无毒。主...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上经 大枣
神农本草经 | admin | 2025-06-09 | 9 阅读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吴普曰:枣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美志气。(大观本草引吴氏本草) 名医曰:一名干枣,一名美枣,一名良枣,八月采,曝干,生河东。 案说文云:枣,羊枣也。尔雅云:遵羊枣。郭璞云:实小而圆,紫黑色,今俗呼之为羊矢枣,又洗大枣。郭璞云: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

阅读全文
大枣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4 | 9 阅读

《中国药典》:大枣 实际拼音: Dà Zǎo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inermis (Bunge) Rehd.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其根、树皮亦入药,随时可采。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