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的结果

找到 1364 条相关结果

中医火疗之足部活血
火疗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39 阅读

足部按摩是人类在不同地区先后逐渐认识并发展的一种古老保健方法。在远古时期,人类赤脚时,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有节奏地跳舞;或在寒冷时使劲跳跃。他们发现跳舞后感到足底发热,身体舒适,能消除疲劳和振奋精神。早在5000年前人们已把足底按摩称为“观法”。如《灵枢·逆顺肥瘦》中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头走腹”。并且12条经脉中有6条与足直接相连。近年来,这种疗法已在全国广泛推广。目前火疗足疗以更新更...

阅读全文
坐骨神经痛的刮痧疗法
百病刮痧 | admin | 2025-05-28 | 34 阅读

坐骨神经痛是指在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的疼痛,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较多,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坐骨神经痛发病多为单侧。先常有腰部僵硬不适感,在步行或活动时腰及下肢可出现短暂疼痛,逐渐发展为剧烈烧灼或刀割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可自腰、臀部直达大腿、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部。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夜问更甚。部分病人在体位改变或坐骨神经受到牵拉时常可诱发疼痛或使之加...

阅读全文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30 阅读

《中药大辞典》:雀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Què 别名: 嘉宾(崔豹《古今注》),家雀(《普济方》),瓦雀(《滇南本草》),宾雀(《纲目》),麻禾雀(《本草述》),树麻雀、老家贼、只只(《中药志》),查母塞刀姆(朝名)。 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 麻雀(《滇南本草》) 体长约12厘米。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

阅读全文
土家医诊法之脉诊
土医 | admin | 2025-06-05 | 27 阅读

号脉是用于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现流传在土家民间的脉象种类繁多,初步统计,有30余种,但常用的只有20余种。这些脉象对诊断疾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常脉象:脉来均匀,和缓,来去流畅从容有力,一息4至5次。 (一)骨脉 骨脉位于桡骨茎突处,相当于中医所说的寸口脉。号脉时,药匠将右手中指放在骨脉处,拇指放在骨脉的背侧,两手指间时用力。轻拿有脉者,为外热;重拿有脉并有力者,为内热。 (二)命脉 命...

阅读全文
金果榄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6 | 27 阅读

《中国药典》:金果榄 实际拼音: Jīn Guǒ Lǎn 英文名: RADIX TINOSPORAE 别名: 山慈菇[广东、广西]、金牛胆、地苦胆、金狮藤、九牛胆、九莲子、青牛胆、金线吊葫芦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Gagnep. 或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 Gagnep.的干燥块根。秋、冬二季采...

阅读全文
鸊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1 | 26 阅读

《中药大辞典》:鸊鷉 出处: 《本草拾遗》 实际拼音: Bì Tī 别名: 鷉、须赢(《尔雅》),刁鸭(《食疗本草》),油鸭(《纲目》),水鸰仃(《医林纂要》),水葫芦(《中国动物图谱·鸟类》)。 来源: 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 体长约26厘米,形似鸭而小。嘴窄而尖,黑色,尖端白色,嘴裂附近黄绿色。虹膜黄色。眼先、颏、上喉黑褐色;下喉、耳羽、颈侧红栗色:上体黑...

阅读全文
子午流注取穴法
子午流注针 | admin | 2025-06-04 | 25 阅读

子午流注取穴法主要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纳络法”三种。 纳甲法 纳甲法是根据日天干开穴,天干起于甲,故称纳甲法。其原则如《针灸大成》云:“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这个原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根据时辰开穴,二要循经开穴。 (一)按时推算 根据时干支的顺序推算取穴,它的规律是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这个规律是指开井穴而言的。与此同时:天干属阳主进,故天干由甲→...

阅读全文
云游和尚念密陀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5 | 25 阅读

相传在中岳嵩山中,有一樵夫,一日进山砍柴,忽遇一只恶狼向他扑来,好在他眼急腿快,拼命奔走,方才免为狼食。但因惊吓过度,回家后得一怪病,失音不能言语,多天难愈。一日,遇一僧人路过,自称能治此病。那僧人取出一块似铜非铜、似金非金的东西,研末后让樵夫用茶水调服。樵夫服药后,很快便感觉浑身轻松,失音不语的症状随即消失。樵夫向那僧人询问药物的名称,那僧人并不作答,只是连声念起“阿密陀佛!阿密陀佛”。后来,...

阅读全文
鳖肉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2 | 24 阅读

《中药大辞典》:鳖肉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Biē Ròu 来源: 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肉。 化学成分: 食部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6.5克,脂肪1.0克,碳水化物1.6克,灰分0.9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尼克酸3.7毫克。又每100克含维生素A13国际单位。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

阅读全文
补骨脂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1 | 24 阅读

《中国药典》:补骨脂 实际拼音: Bǔ Gǔ Zhī 英文名: FRUCTUS PSORALEAE 别名: 破故纸、和兰苋、胡韭子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 本品呈肾形,略扁,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