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越鞠丸" 的结果

找到 47 条相关结果

郁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5 | 22 阅读

脉多沉伏。或促或细或代。气郁则必沉而涩。湿郁则必沉而缓。热郁则必沉而数。痰郁则脉弦滑。血郁则脉芤而急促。食郁则脉必滑而紧盛。郁在上见于寸。郁在中见于关。郁在下见于尺。左右皆然。夫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气郁者胸膈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

阅读全文
痰火越鞠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4 | 20 阅读

《寿世保元》卷三:痰火越鞠丸 名称: 痰火越鞠丸 处方: 海石(研,水飞)90克 胆星30克 栝楼仁90克 山栀(炒黑)90克 青黛(水飞过)2.4克 香附(童便浸)60克 抚芎60克 苍术(米泔水浸透,搓去黑皮,切片,炒)6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细末,汤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清火化痰,理气畅膈。治嘈杂。医痰火阻膈,烦闷不安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临卧用...

阅读全文
行气止痛话香附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7 | 20 阅读

香附,又名香附子、雀头香、莎草根、香附米、三棱草根等,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茎。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河南等省。 香附的药用始载于唐朝的《名医别录》一书,列为中品。中医认为,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胸脘胀满、两胁疼痛、月经不调、胎产诸病。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

阅读全文
丹溪杂病派力倡丹溪气血痰郁之学的王纶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王纶,字汝言,浙江慈溪人。弘治(1488-1505)年间进士,迁礼部郎中,历广参政湖广、广西布政使等。因父病,遂研精医业,其学术多宗丹溪,著作有《明医杂著》《本草集要》等。 王纶虽以丹溪为宗,然不偏执。他以“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为指导思想,博采众长。他反对“东垣之法宜用于北,丹溪之法可行于南”的说法,认为南方亦有寒病,北方亦有热病,李朱两家是发《内经》之奥旨,补前人之...

阅读全文
杂病学的宗师朱丹溪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后学便以丹溪为称。丹溪得杭州名医罗知梯之薪传。罗为刘完素的三传弟子,又旁通李东垣、张子和诸家,丹溪故能集金元诸大家之精华,而在杂病证治方面独树一帜,后人有“内伤法东垣,杂病用丹溪”之说。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 近人周学海指出:“丹溪一生,学力全在治郁、治痰。读者宜留意此。气郁之而痰生,郁之与痰,气血之...

阅读全文
阳性体质之气郁体质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7 | 17 阅读

(一)体质特征 气郁体质常见原因如下:父母遗传,天生气质忧郁;工作压力比较大者,如白领阶层、行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尤其是想法创意多多,权利范围小小,个性强、有想法,但是上司更强势的女性最常见;幼年曾经历过比较大的不良生活事件打击有关系,比如说单亲家庭、寄人篱下、不被重视、自信心受到打击等等;过度要求完美,不仅对自己,还常挑剔别人;产后气机不畅。 气郁体质者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精神难...

阅读全文
整体派伤科内治法创始人薛己(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二十四) ... ... ... . ...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6-06 | 16 阅读

[主内容] 薛立斋整体派之伤科内治法创始人伤科内治法创始人——明代薛己(1487~1559年),字新甫,号立斋,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父薛铠,字良武,弘治中以明医征为太医院医士,以子已故赠院使。治疾多奇中,以儿科及外科见长。原为疡医,后以内科擅名。他融命门水火之说于一炉、重视先后二天的辨证、治疗用药倡导温补,启发了后世温补学派的产生与形成。他学术和治疗特点是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胃、温补肾...

阅读全文
丹溪杂病派学术特点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5 | 16 阅读

一、认为气血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 《灵枢·本脏篇》指出:“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用于性命者也”。说明气血津液是维持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易水内伤派不同,丹溪杂病派着眼这些体内物质基础的变化。朱丹溪说:“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中阳秘,我体常春”(《格致余论》)“气为阳宜降,血为阴宜升,一升一降,无有偏胜,是谓平人”。(《局方发挥》)气血的和畅是健康的基础,反之则是酿患的前提,无论是内伤七情...

阅读全文
杂病提纲•内伤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调理脾胃湿与热脾性湿,主乎血,阴也;胃火化,主乎气,阳也。太湿则气滞,太干则血燥,湿热调停则能食能化,而气血生旺。苟或寒湿伤脾,则停饮难化,或不思食;燥热伤胃,则停食不消,或善食而瘦。由是脾胃不和,交相为病,胃变为寒,脾变为热。大概以脉浮缓而迟,或带紧为寒湿;脉浮缓而实,或细而数为燥热。又肥人多湿,瘦人多热,更参以饮食浓薄可也。且按心口疼不疼,劳伤,手按心口不痛;食伤,手按心口刺痛。食伤初寒久则热...

阅读全文
伤后腹胀、食少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24 | 14 阅读

损伤之后,特别是内伤之后,都会出现个同程度的腹胀、纳食差的症状,常见的如胸腹部损伤、脊柱外伤等则会出现明显的腹胀纳呆症状。因为外伤后胃肠及腹膜受到刺激使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致肠气积郁,对因肝脾挫裂伤患者引起的腹腔内积血,不但腹胀明显,还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拒按等症状。此时应严格禁食水,必要时采取紧急外科处理。腹胀食少的另一个原因是伤后失血耗气,以致气血虚损,牌阳个振,胃阴不足,则三焦气化不利, 水道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