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调胃承气汤" 的结果

找到 107 条相关结果

中医减肥七法
中医减肥 | admin | 2025-05-31 | 22 阅读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为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气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有兼血瘀、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故症候复杂多样。临症时应详案症候、舌、脉,抓住重点,审证求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精心遣药,职守善变,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以下介绍中医减肥的七种方法。 (一) 化...

阅读全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伤寒杂病论 | admin | 2025-06-03 | 17 阅读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加半夏汤方 葛...

阅读全文
《济阴纲目》调经门 调经门汇方
济阴纲目 | admin | 2025-05-30 | 17 阅读

  脉经曰: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少阴脉弱而微,微则少血。寸口脉浮而弱,浮则为虚,弱则无血。脉来至状如琴弦,苦少腹痛,主月水不利,孔窍生疮。肝脉沉,主月水不利,腰腹痛。尺脉来而断续者,月水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痛,气滞,上攻胸臆也。经不通,绕脐寒疝痛,其脉沉紧,此由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故痛。(滑为气血有余,故曰实。微弱为血不足,浮弱亦然。弦也,沉也,断续也,...

阅读全文
《温病条辨》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温病条辨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1.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汤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阳明之脉荣于面,《伤寒论》谓阳明病,面缘缘正赤,火盛必克金,故目白睛亦赤也。语声重浊,金受火刑,而音不清也。呼吸俱粗,谓鼻息来去俱粗,其粗也平等,方是实证,若来粗去不粗,去粗来不...

阅读全文
伤寒•外感 / 温暑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1 | 16 阅读

诸风掉眩乃肝木: 掉,摇也;眩,昏乱旋运也。由风木旺甚生火,风火属阳,阳主乎动,两动相搏为之旋转。痛痒疮疡心火属:人近火气者,微热则痒,热甚则痛,肘近则灼而为疮,皆火之用也。痒者美疾也,故火旺于夏而万物蕃美。或云∶痛为实,痒为虚。非谓虚为寒也,正谓热之微甚也。痒得爬而解者,爬令皮肤辛辣而属金化,辛能散故也。疮疡属热而出浓水,犹肉果热极,则腐溃而为水,反兼水之化也。湿肿满本脾土经:地之体也,土湿过极...

阅读全文
什么是药对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药对为两味中药配对应用,故又称对药、兄弟药、姊妹药与搭档配伍。 药对是复方中一种比较固定的最小组方单位,临床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两药同时应用,既比一般的复方为简单,却又具备复方配伍的基本特点。不但可以提高疗效,还可减少毒性和副作用。药对的实质性内容,自古已有。例如“七情合和”即与药对有很大关系。但作为特有名词的提出,施今墨、秦伯未、吕景山等是有首创之功的。陈维华的《药对论》与苏庆英的《中医临床常...

阅读全文
黄芩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16 阅读

《伤寒论》:黄芩汤 名称: 黄芩汤 别名: 黄芩芍药汤(《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一)。 处方: 黄芩6克 芍药6克 甘草6克 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身热口苦,腹痛下利。 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日二服。 备注: 方中黄芩苦寒,清热止利;芍药味酸,敛阴和营止痛;甘草、大枣和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清热...

阅读全文
中风门方(三之二)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13 | 16 阅读

乌药顺气散 治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及疗瘫痪,语言蹇涩,香港脚步履多艰,手足不遂,先宜多服此药以疏气逆,然后随证投以风药。 麻黄(去节) 陈皮(去白) 乌药(去木各二两) 白僵蚕(炒去嘴) 川芎 白芷 甘草(炙) 枳谷(麸炒) 桔梗(各一两) 干姜(炮五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憎寒壮热,头痛,身体倦怠,加葱白三寸煎,并服出汗。或身体不能屈伸,温酒调服。按∶中风证...

阅读全文
伤寒•论六经正病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2 | 15 阅读

太阳则头疼身热脊强,此太阳正病也。以后凡言太阳证,即头疼身热脊强也。凡言表证者,亦即太阳证也,各经仿此。阳从下起,三阳之长曰太阳。脉尺寸俱浮,浮紧伤寒,浮缓伤风。太阳受病,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背腰脊强。头者,诸阳之会,气病则麻,血病则痛。身热者,寒客皮毛,郁闭其阳,而后发热,阳虽人身正气,郁则为邪、为热。热虽甚不死,盖伤寒始于寒而终成于热也。惟不发热而但恶寒者,邪发于阴也。或热多寒少...

阅读全文
杂病提纲•内伤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调理脾胃湿与热脾性湿,主乎血,阴也;胃火化,主乎气,阳也。太湿则气滞,太干则血燥,湿热调停则能食能化,而气血生旺。苟或寒湿伤脾,则停饮难化,或不思食;燥热伤胃,则停食不消,或善食而瘦。由是脾胃不和,交相为病,胃变为寒,脾变为热。大概以脉浮缓而迟,或带紧为寒湿;脉浮缓而实,或细而数为燥热。又肥人多湿,瘦人多热,更参以饮食浓薄可也。且按心口疼不疼,劳伤,手按心口不痛;食伤,手按心口刺痛。食伤初寒久则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