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诸风" 的结果

找到 646 条相关结果

崔氏苍耳酒(癞病)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9 | 31 阅读

【来源】《外台秘要》 【配方】苍耳(八月收,含茎叶花实)一石,牛膝根一升,松叶二斗,商陆根(白色者)二升,鼠粘根一斗。 【制法】上五物皆剉讫,以水两石五斗,煮取六斗汁。如釜小可分煮之,即分三斗汁。将浸曲一斗二升,高量其曲,加于常法五分,为药力费曲故也。余三斗汁,留将拌料,糯米一石二斗,分作五 ,净淘干漉。上并以大斗。第一  一日炊四斗米,取药汁九升拌熟,细切生地黄三斗,和米下之。第二 三日炊三斗米...

阅读全文
阿胶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1 阅读

《中国药典》:阿胶 实际拼音: ē Jiāo 别名: 驴皮胶 来源: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制法: 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缩(可分别加入适量的黄酒、冰糖和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 性状: 为长方形或方形块,黑褐色,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

阅读全文
痫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2 | 26 阅读

脉虚弦为惊。为风痫。痫症者。发则仆地。闷乱无知。嚼舌吐沫。背反张。目上视。手足搐搦。或作六畜声者是也盖痫疾之原。得之惊。或在母腹之时。或在有生之后。必因惊恐而致疾。盖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恐气归肾。惊气归心。并于心肾。则肝脾独虚。肝虚则生风。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痫作矣。内经曰。然所以令人仆地者。厥气并于上。上实下虚。清浊倒置。故令人仆地。闷乱无知者。浊邪上干心主。而神明壅闭...

阅读全文
蕲蛇酒的传说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4 | 22 阅读

蕲蛇酒又名白花蛇、百步蛇。其名始于蕲州。蕲州有“四宝”:即蕲蛇、蕲龟、蕲竹、蕲艾。在《蕲州志》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均有记载。《本草纲目》曰:“白花蛇,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能“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性惊风、搐搦、瘰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等。其中蕲州滨湖出产的白花蛇酒,即薪蛇酒,闻名遐迩,至今仍流传着此酒治病的传说。 相传明代嘉靖年间,长沙有个年逾半...

阅读全文
大秦艽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2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大秦艽汤 名称: 大秦艽汤 处方: 秦艽(一钱半) 石膏(一钱半) 甘草(一钱) 川芎(一钱) 当归(一钱) 羌活(一钱) 独活(一钱) 防风(一钱) 黄芩(一钱) 白芍药(一钱) 白芷(一钱) 白术(一钱) 生地黄(一钱) 熟地黄(一钱) 白茯苓(一钱) 细辛(半钱) 功能主治: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化,舌强不能...

阅读全文
牛蒡子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中国药典》:牛蒡子 实际拼音: Niú Bànɡ Zǐ 英文名: FRUCTUS ARCTII 别名: 大力子、恶实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

阅读全文
杨博良:秉承马派各科特色 本于效用择善而从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1 | 22 阅读

杨博良(1880—1952),大名尔厚,常州市武进县(今为武进区)横山桥镇西崦村人。他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马氏医术全面继承者。父杨桂亭为清左宗棠手下大将,母亲旗人,为清宗室之女。杨博良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经史功底深厚。他目睹了清廷朝纲不振,戊戌变法失败,科举渐废,深感仕途艰险,遂绝意功名,恪守庭训,“不为良相,当为良医”,锐志学医。时孟河名医马培之尚在,杨博良欲拜其为师,马老辞曰年迈体...

阅读全文
古代文人笔下的本草诗词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31 | 21 阅读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全面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本草,乃是中国古代对药材的统称,因以植物性药材居多,故谓之本草。它们是文学与中医的象征。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交错发展的,本草词的存在是最有力的证明。 花木本草与诗词 本草被用于诗词,最广泛运用的是本草之中的花木。苏轼就曾吟菊云:“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花后苦无花。”作者用“轻肌弱骨散幽葩”写...

阅读全文
乌犀圆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犀圆 名称: 乌犀圆 处方: 白术(米泔浸一宿.切.焙干.微炒)、白芷、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天竺黄(细研)、虎骨(酒醋涂.炙令黄)、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熟)、何首乌(米泔浸一宿.煮过.切.焙)、败龟(酒醋涂.炙令黄)、桑螵(微炒)、缩砂仁、蔓荆子(去白皮)、丁香、晚蚕蛾(微炒),各三分(微炙)。细辛(去苗)、蘖本(去土)槐胶、阿胶(杵碎,炒)、...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竹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8 | 21 阅读

竹和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和梅、松并称“岁寒三友”。苏轼爱竹,赋诗曰:“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有人将竹比喻为玉,如白居易《秋霖即事联句》:“竹沾青玉润,荷滴白珠圆。”有人则将竹和龙、凤相提并论,如董天吉《竹》:“近日孙枝殊圣长,风天雨夜学龙吟。” 后世诗人将竹的品格进一步细化:一是用竹比喻高风亮节,如朱淑真《咏直竹》:“劲直忠臣节,孤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