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语言蹇涩" 的结果

找到 58 条相关结果

乌犀圆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2 | 21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犀圆 名称: 乌犀圆 处方: 白术(米泔浸一宿.切.焙干.微炒)、白芷、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天竺黄(细研)、虎骨(酒醋涂.炙令黄)、厚朴(去粗皮.姜汁涂.炙令熟)、何首乌(米泔浸一宿.煮过.切.焙)、败龟(酒醋涂.炙令黄)、桑螵(微炒)、缩砂仁、蔓荆子(去白皮)、丁香、晚蚕蛾(微炒),各三分(微炙)。细辛(去苗)、蘖本(去土)槐胶、阿胶(杵碎,炒)、...

阅读全文
川乌头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02 | 20 阅读

《中药大辞典》:川乌头 出处: 侯宁极《药谱》 实际拼音: Chuān Wū Tóu 别名: 川乌(《金匮要略》)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夏至至小暑间挖出全株,除去地上部茎叶,然后将子根摘下,与母根分开,抖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乌头(《本经》)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

阅读全文
肉桂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中国药典》:肉桂 实际拼音: Ròu Guì 英文名: CORTEX CINNAMOMI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性状: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

阅读全文
润体圆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4-25 | 17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润体圆 名称: 润体圆 处方: 防风(去芦及叉)一两半,白龙脑(别研)、乳香(别研如麻)、羚羊角末(别研如粉)、附子(炮.去皮、脐)、白僵蚕(微炒)、槟榔、肉豆蔻仁、沉香、蒺藜子(微炒)、丁香、蔓荆子(去白皮)、牛黄(别研如粉)、藿香叶、麻黄(去节、根)、生犀角末(别研)、雄黄(研飞)、麝香(研如粉)、木香、辰砂(研飞),各一两。茯苓(去皮)、白附子(炮)、羌活(...

阅读全文
乌药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中国药典》:乌药 实际拼音: Wū Yào 英文名: RADIX LINDERAE 别名: 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 来源: 本品为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Kosterm. 的干燥块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

阅读全文
中风门方(三之二)
医门法律 | admin | 2025-05-13 | 16 阅读

乌药顺气散 治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及疗瘫痪,语言蹇涩,香港脚步履多艰,手足不遂,先宜多服此药以疏气逆,然后随证投以风药。 麻黄(去节) 陈皮(去白) 乌药(去木各二两) 白僵蚕(炒去嘴) 川芎 白芷 甘草(炙) 枳谷(麸炒) 桔梗(各一两) 干姜(炮五钱)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憎寒壮热,头痛,身体倦怠,加葱白三寸煎,并服出汗。或身体不能屈伸,温酒调服。按∶中风证...

阅读全文
大圣保命丹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5 | 16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圣保命丹 名称: 大圣保命丹 处方: 大黑附子(炮.去皮尖)、大川乌头(炮.去皮尖)、新罗白附子(炮),各二两。白蒺藜(炒.去尖刺)、白僵蚕(洗.去丝.微炒)、五灵脂(研),各一两。没药(别研)、白矾(枯.别研).麝香净肉(研)、细香墨(磨汁)、朱砂(研),各半两。金箔二百箔(为衣)。 炮制: 上为细末拌匀,用上件墨汁和药,每一两分作六圆,窨干,用金箔为衣。...

阅读全文
牛黄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3 | 16 阅读

《中国药典》:牛黄 实际拼音: Niú Huánɡ 英文名: CALCULUS BOVIS 别名: 丑宝、天然牛黄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

阅读全文
《医林改错》下卷 瘫痿论
医林改错 | admin | 2025-05-28 | 15 阅读

或曰:元气归并左右,病半身不遂,有归并上下之症乎?余曰:元气亏五成,下剩五成,周流一身,必见气亏诸态,若忽然归并于上半身。不能行于下,则病两腿瘫痿。奈古人论痿症之源,因足阳明胃经湿热,上蒸于肺,肺热叶焦,皮毛焦悴,发为痿症,概用清凉攻下之方。余论以清凉攻下之药,治湿热腿疼痹症则可,治痿症则不相宜。岂知痹症疼痛,日久能令腿瘫,瘫后仍然腿疼;痿症是忽然两腿不动,始终无疼痛之苦。倘标本不清,虚实混淆,岂...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祛风湿强筋骨(二)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4 | 15 阅读

1、松节茶 原料:松节5g、花茶3g。 用法:用松节的煎煮液200ml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燥湿,舒筋活络。 用途:关节风痛,转筋挛痛;鹤膝风;脚气;跌损瘀血。 2、千年健茶 原料:千年健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祛风除湿,壮骨止痛,消肿。 用途:风湿痹痛;肢节酸痛;筋骨痿软;胃痛;痈疽疮肿;中风半身不遂。 3、络石藤茶 原料:络石藤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