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论治法" 的结果

找到 21 条相关结果

温热大师叶天士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1 | 25 阅读

叶天士(1666-1745),名桂,号香岩先生,又号上津老人,清初苏州名医。叶氏世操医业,天士既承家技,又博采诸家,相传曾更十七师。《古今医史续增》谓其曾“得周扬俊四名家之精”。有人则谓其学本余杭陶华、旁及东垣、子和、丹溪,远绍河间(《温热论笺正·赘道人序》)叶氏在温病学上严贡献最大,其学术观点集中体现在门人顾景文所录其授受之语而成的《外感温热论》一文中。 叶天士首次创立了温热病卫气营血的辨...

阅读全文
论治法(七)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9 | 15 阅读

疮疡之治,有宜泻者,有宜补者,有宜发散者,有宜调营解毒者,因证用药,各有所主。经曰∶形气有余,病气有余,当泻不当补;形气不足,病气不足,当补不当泻。此其大纲也。故凡察病之法,若其脉见滑实洪数,而 肿痛甚,烦热痞结,内外俱壅者,方是大实之证。此其毒在脏腑,非用硝黄猛峻等剂,荡而逐之,则毒终不解。故不得不下,然非有真实滞者不可下,此下之不可轻用也。其有脉见微细,血气素弱,或肿而不溃,溃而不敛,或饮食不...

阅读全文
医圣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8 | 15 阅读

医圣张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张仲景出生于河南南阳。东汉末年,瘟疫大流行,百姓死亡惨重,张仲景弃官从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出了光耀千秋的经典之作《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 张仲景根据错综复杂的病情所表现出的各种证侯,运用古代辩证法思想,加以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属性、部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

阅读全文
大黄救人有功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4 | 14 阅读

清末扬州名医袁桂生治陈某,年约三旬。七月患伏暑病,延某医诊治,服药四五日不效,壮热头疼,胸闷,咽喉作燥,口渴,舌绛苔薄焦燥无津,大便七八日不通,溲赤,脉数。盖暑热蕴伏肠胃热结之病,法当先通大便,以解肠胃之焚,乃以生大黄二钱,元明粉三钱,枳壳、黄芩、麦冬、天花粉各二钱,甘草五分。此药服后,得大便两次,热全退。袁氏指出:“大凡应用硝黄之病,决非他药所能代,若畏而不用,必致缠延误事,但须辨认真切,用之...

阅读全文
中华民族名医像:巢元方
名医大作 | admin | 2025-05-25 | 11 阅读

[主内容]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书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总结,第一次对中医极具特色的“病源学”和“证候学”进行了精细、准确的分类记载,是隋代医学发展史上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医籍。   主编之谜   古代中医典籍倡导理、法、方、药俱全,但《诸病源候论》是一部非常另类的著作,书中只论疾病的病因证候,没有记载治法和方药。不仅如此,对于该...

阅读全文
坐堂接诊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5 | 11 阅读

坐堂医由来              ——与中医相关的典故之六  坐堂本指官吏出庭命理案体处理事务,因坐于厅堂而得名。后源于东汉医圣张仲景公堂坐诊而引出另一涵义——在民间指中医师行医之处。 相传“建安三神医”之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作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开始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在处理完公务之后,于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

阅读全文
沈氏女科21代崇德厚教传承路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5 | 11 阅读

近年来,许多具备历史延续性的中医馆纷纷开业,追溯历史文化,总结前人经验,重续文化传承。这些医馆存在的本身就是中医发展历史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医文化代代相传的历史厚重性,也保存了大量的中医珍贵技术和诊疗经验。沈氏女科崇厚堂即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要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说起。 起 源 洪武东阳悬壶,擅妇科通内科 沈氏女科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全称“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传承...

阅读全文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4 | 11 阅读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于2013年1月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这是对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扶阳学术思想传承的肯定和鼓励。该学术流派已历经四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创新性总结和提升扶阳学术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不少新观点,发扬了本派学术特色优势,开发系列医院制剂,丰富了风湿病、外感病、脾胃病及其他中医内科疑难杂症治疗。 吴佩衡...

阅读全文
麻疹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2 | 10 阅读

述原(一)景岳子曰∶痘之与疹,原非一种,虽痘之变态多证,而疹之收敛稍易,然疹之甚者,其势凶危,亦不减于痘,最为可畏,盖疹毒痘毒,本无异也。第古人重痘而忽疹,多不详及,使后人无所宗法,余实怅之。自得罗田万氏之刻,见其理透法精,鄙念斯慰。今悉从其训,备述于此,虽其中稍有裁订,亦不过正其疑似,详具未详耳。使此后患疹者,幸获迷津之指南,亦以见万氏之功为不少矣。名义(二)疹者,痘之末疾,惟二经受证,脾与肺也...

阅读全文
《温热论》热论
温热论 | admin | 2025-06-05 | 10 阅读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邪在肺卫】 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