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释" 的结果

找到 671 条相关结果

子午流注取穴法
子午流注针 | admin | 2025-06-04 | 25 阅读

子午流注取穴法主要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纳络法”三种。 纳甲法 纳甲法是根据日天干开穴,天干起于甲,故称纳甲法。其原则如《针灸大成》云:“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这个原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根据时辰开穴,二要循经开穴。 (一)按时推算 根据时干支的顺序推算取穴,它的规律是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这个规律是指开井穴而言的。与此同时:天干属阳主进,故天干由甲→...

阅读全文
藏医学“曼汤”的内容(二)
藏医 | admin | 2025-05-29 | 25 阅读

11、12.脉络(正面和背面)这两图是根据《四部医典蓝琉璃》对“论说医典”第四章的内容的觯释进行绘制的。两幅图显示人体经脉和络脉的形成。从脐部向上,直到脑形成一条脉,在其中部,分出命脉;向下直到外生殖器则有另一条脉形成。在这一组脉上,共有5个脉轮形成,即头冠部、颈部、心脏、脐部和会阴部;由这5个部位,各分出24条小脉。 13.连接脉。本图是根据《四部医典蓝琉璃》中对“论说医典”第四章的解释部分绘...

阅读全文
农夫渔樵亦为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3 | 25 阅读

李时珍邻居,有个七八岁的小孩,平时面色黄肿,挺着一个大肚子,但能吃、能玩。大人也没把孩子的病当回事。这年秋天,李时珍发现这孩子的气色比原来好多了,大肚子也消失了,整天蹦蹦跳跳,活泼得很。他很奇怪,便向孩子的母亲询问原因。孩子母亲说,前些时,这孩子到他小姑家去玩,见后山有棵树上长满了果子,就爬上去吃了个够。回来后吐了好多痰水。从此以后,孩子的病就慢慢好了。 那是一棵什么树,树结的什么果?李时珍寻思着...

阅读全文
春季预防脑血管疾病四攻略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5 阅读

古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春季开启了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期。这一过渡季节乍暖还寒,虽是“百草发芽”,亦会“百病发作”,其中最为凶险的当属脑血管疾病。因此,春季防病必须被人们提上重要日程。那么,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时节,如何才能有效防范脑血管病?有什么具体方法应对呢? 通俗地解释说,初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季节交替,气温不稳,气压变化较大,气候也比较干燥,正是脑血...

阅读全文
壮医的天人自然观
壮医 | admin | 2025-05-12 | 25 阅读

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湿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橛念。加上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及受其影响,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更为广泛,自然也被壮医作为解释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说理工具。《广西通志卷十七》(明)称:壮族民间“笃信阴阳”。著名壮医罗家安在其所著《痧症针方图解》一书中,就明确以阴盛阳衰、阳...

阅读全文
温疫派取法河间的杨栗山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6 | 25 阅读

杨栗山,名璿,字玉衡,又号栗山老人,清代乾隆年间溧水名医。长于温疫证治,著有《伤寒温疫条辨》.(又名《寒温条辨》)一书,其间辨析伤寒温疫之、异同,阐发自已临证之经验,切于实用。 杨栗山治温疫,其论多宗吴又可、张石顽,其法则本刘河间。他认为仲景治温本有别论,惜巳散亡,王叔和在《伤寒例》中杂以己意,以温病为伏寒暴寒,立为四变,掺入《伤寒论》中,以致后世诸家均寒温不分,所谈温病,皆是伪学。刘河间、王安...

阅读全文
黄芪(耆)的典故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5 | 24 阅读

中草药有很多怪名、怪字,有的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它是什么意思。今天说的黄芪,它的名字就有点怪。芪是指什么?又是什么意思? 芪的本义是指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黄芪。黄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是横卧在地面上,根须深入地下。黄芪既指植物,又指药。 芪在古代写作“耆”,专指六十岁的老人。按《黄帝内经》的说法,人年五十以上为老。《礼记● 曲礼》规定:五十岁叫艾,六十岁叫耆,七十岁叫老,八十九十岁叫...

阅读全文
吴茱萸的来历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9 | 24 阅读

吴茱萸的来历,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它作为贡品进献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的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痛难忍,诸药不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中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

阅读全文
抗战时期中医成为维系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保障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4 | 24 阅读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由于地处陕北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不发达,社会动荡等原因,流行疾病时有发生,死亡率极高。那时西药奇缺且价格昂贵,老百姓大多无钱治病,“小病养,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在缺医少药的陕北,中医成为维系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保障。 破除对中医的偏见 为中医发展扫清障碍 中医药主要以传统师承或院校教育方式得以传承。1922年北洋军阀在颁布实施教育方案时,就曾将中医药学...

阅读全文
毛泽东: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3 阅读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迎来了毛泽东1958年10月11日为《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做出重要批示(以下简称“批示”)及我国开创中西医结合研究六十周年纪念日。同庆同贺! 重温毛泽东彪炳史册的重要“批示” 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对《卫生部党组关于西医学中医离职班情况成绩和经验给中央的报告》做出批示。全文如下: 尚昆同志:此件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