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褚氏遗书" 的结果

找到 24 条相关结果

褚氏遗书》光耀医史长河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22 阅读

真正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总会突破万难取得成功。比如南北朝时期南齐医家褚澄,他的著作《褚氏遗书》,虽然通篇仅2619个字,但是所论精辟,颇具创建,光耀医史长河。该书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疗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当然,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祖籍为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的褚澄,字彦道,出生于官宦贵族之家。其祖父褚秀之,父亲褚湛之,哥哥褚渊都权倾朝野,其母亲为宋武帝刘裕第五女吴郡公主,其妻...

阅读全文
中医雅称与佳话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雅称和佳话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苍生大医:唐代药王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不但对医学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说,兼通佛典。他医德高尚,堪称医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他主张:“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

阅读全文
《濒湖脉学》脉诀考证
濒湖脉学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脉诀非叔和书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东阳柳贯曰:王叔和撰《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脉诀熟在人口,直谓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晋时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伪托,以便习肄尔。朱子取其高骨为关之说,不知其正出《脉经》也。庐陵谢缙翁曰:今称叔和脉诀,不知起于何时。...

阅读全文
医书“六”字大头系列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04 | 18 阅读

“六”亦指“六因”(风、寒、暑、湿、燥、火)。清代陈廷珍(字子贤)所撰《六因条辨》三卷,以六因为纲,论述了春温、伤暑、中暑、中热、秋燥等多种时邪感证。所论病证对病因、脉象、用药、转归等加以条辨,深入浅出,提纲挈领。清高思敬(字憩云)《六气感证》亦以风、寒、暑、湿、燥、火为纲,分述诸气相感之脉证治法。 大家熟知的《证治准绳》,也称《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为明代王肯堂(字宇泰)的代表作。该书...

阅读全文
从一副对联说中医人座右铭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6 | 17 阅读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鹃啼雀噪,恐有冤魂。 上为清代一巡抚在职内撰的一副楹联,见载于清人笔记《藤阴杂记》卷一中。作者徐士林(1684~1741年),字式儒,山东文登人,号雨峰,晚属岊(音同杰)山老人,是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臣循吏。晚清鸿儒俞曲园樾曾亲见此联,当时不知何人所题,“叹为仁人之言”(见《春在堂随笔》),与《藤阴》著者吟梅居士戴璐的赞言“仁人之言,历久未沫”正同。 医...

阅读全文
褚氏遗书
褚氏遗书 | admin | 2025-06-08 | 16 阅读

受形男女之合,二情交畅,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而男形成矣;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阳气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阴气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兽溺死者,伏仰皆然。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产女必羸;母壮父衰,生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补羸女先养血壮脾;补弱男则壮脾节色;羸女宜及时而嫁,弱男宜待壮而婚,此疾外...

阅读全文
纵观鲁迅对中医的态度转变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7 | 14 阅读

反中医人士抬出鲁迅攻击中医由来已久,常喜引其所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么,鲁迅究竟是如何对待中医的呢?不妨纵向探究一下他的所言所行。鲁迅对中医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既猛烈抨击亦研究应用 在鲁迅著作中,最早出现的中医形象是1918年4月《狂人日记》里的何先生 ,被描写为吃人的“刽子手”:“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

阅读全文
中原文化造就了大批著名医家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8 | 14 阅读

光辉灿烂的中原古代文明造就了历代众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其中也有一大批著名医家。 自汉武帝依从董仲舒奏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而这个时期正是中医的发展时期。儒家最根本的道德原则是孝,其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其中又以济世利天下为最高理想。 医者,仁术也。在古人看来,做官与行医,为良相与做良医,都是济世利天下,其本质是一致...

阅读全文
中医传统黑膏药
膏药文化 | admin | 2025-05-27 | 12 阅读

唐初黑膏药用于临床至今有数千类和氧化铅等在高温下制成铅硬膏,其所含的铅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皮肤被动扩散的吸收。其脂溶性与人体有亲和力,能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穿透作用,这是任何膏药所不具备的。近年有人测出膏药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碘被人体吸收,这是古人未能探测到的治病机理。由此断言,黑膏药释放药效的能力远比橡皮膏强且持久。随研究的不断深入,黑膏药的透皮吸收机理定能明了,使这古老剂型发挥更大作用。黑...

阅读全文
从佛心仙技谈中医传承创新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3 | 12 阅读

目前,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中医药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医思维弱化、中医技术“西化”,甚至缺乏中医自信等诸多突出问题,仍在制约着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当前中医人应站在一个学科命运的高度来俯瞰自身,思索未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多年从事中医师承教育实践,坚守“佛心仙技笃于行,契理契机契基因”理念,对传承创新,和优秀中医人才培养,发挥了较好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