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补义" 的结果

找到 15 条相关结果

寸口脉所主脏腑的几种不同见解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03 | 15 阅读

寸口脉分屑脏腑,《难经》提出独取寸口。至于为什么独取寸口?第二难中明确回答,寸口是脉之大要会,为阴阳十二经脉会合的要点。人体内营卫的运行,气机的升降出入,气血的盛衰等变化,这些阴阳往复的动向,无一不是从寸口脉象反映出来。 寸口脉,属于太阴肺经,独取寸,所以能诊断五脏六腑的疾病,关键在于肺。因心主血脉,肺主气,血随气行,气动则脉应;更因肺司呼吸之气,运化清浊,吐故纳新,治节百脉,五五脏六腑皆受其荫...

阅读全文
结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7 | 13 阅读

《脉诀》:“结者阴也,主四肢气闷,连痛时来。积气生于脾脏旁,大肠疼痛阵难当。” 《三因方》:“结为痰、为饮、为血、为积、为气。” 《诊家枢要》:“结阴脉也,阴独盛而阳不能相入也,为症结,为积聚、为七情所部,又为气为血为饮为食为痰,盖先以气寒脉缓,而五者或一,有留滞于其间,则因之而为结。” 《外科精义》:“阴盛则结。” 《濒湖脉学》:“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阅读全文
促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7 | 13 阅读

《脉诀》:“促者阳也,促脉前来已出关,常居寸口血成斑,忽然渐退人生也,若或加时命在天。” 《三因方》:“以气血瘀饮留滞不行,则止促。与人迎相应,则瘀壅阳经;与气口相应,则积留胃腑。” 《诊家枢要》:“促,阳脉之极也,阳独盛而阴不能相和也,或怒气逆上,亦令脉促,促为气涌。为狂闷、为瘀血发狂,又为气为血为饮为食为瘀,盖先以气热脉数,五者或有一留滞其间,则因之而为促。” 《外科精义》:“促主热畜于里也...

阅读全文
代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4 | 13 阅读

《脉经》:“热病七八月,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于黑者死。病疮,寒热,瘛瘲,其脉代绝者死。老人脉,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脉诀》:“代者阴也,主形容赢瘦,口不能言。代脉时时动若浮,再而复起似还无,三元正气随风去,魂魄冥冥何所拘。” 《三因方》:“一脏绝,他脏代至。” 《诊家抠要》:“代,更代也。主形容赢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赢瘦,其脉代止,是一脏无气,他脏代之,真...

阅读全文
散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31 | 12 阅读

《脉经》:“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诊家枢要》:“散为气血耗散,腑脏气绝,在病脉主虚阳不敛,又主心气不足。” 《濒湖脉学》:“左寸怔忡右寸扦,微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肿胕,散居两R魂应断。” 《诊家正眼》:“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卧;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胀满蛊坏;右关之敬,当有溢饮;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得之,阳消命绝。” 《医学入门》:“散脉不聚命将崩,到此无由...

阅读全文
散脉之相兼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7 | 12 阅读

《脉经》:“滑而浮散,摊缓风。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瘕。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一云浸淫痛。” 《四言举要》:“浮散虚剧。” 《古今医统》:“浮洪兼散,夏月本体。” 《脉如》:“代散必死。” 《脉简补义》:“滑而浮散摊缓风,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瘕,脉直前而中散绝者,病消渴,一云浸淫痛。” 散脉以阴血亏虚耗竭在前,而阳气将绝在后,因为“阴者阳之守也,阳者阴之使也”。若阴亏耗已极,阳无所依附...

阅读全文
革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03 | 12 阅读

《脉经》:“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千金方》:“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三因方》:“革为满、为急、为虚寒相搏,妇人为半产漏下。” 《诊家枢要》:“革气血虚寒,革易常度也,妇人则半产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又为中风寒湿之诊。” 《濒湖脉学》:“革脉形如按鼓皮,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荣虚或梦遗。” 《诊家正眼》:“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

阅读全文
牢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29 | 11 阅读

《脉经》:“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尺脉牢,腹满,阴中急。” 《脉诀》:“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千金方》:“关上脉牢,脾胃气塞,热盛即腹满响响。尺脉牢,籍满,阴.中急。” 《诊家枢要》:“牢为里实表虚,关中气促为劳伤痿极,大抵其脉近乎无胃气者,故诸家皆为危殆之脉,亦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外科精义》:”牢脉,若瘭疬结肿诊得牢脉者,不可内消也。” 《濒湖脉学》:“寒则...

阅读全文
二十八脉及主病之沉脉类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18 | 11 阅读

1、伏脉 脉象特征:伏为深沉与伏匿之象,脉动部位比沉脉更深,需重按着骨始可应指,甚至伏而不现。 临床意义:常见于邪闭、厥证和痛极的病人。多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暴病出现伏脉为阴盛阳衰,或阴阳乖戾,常为厥脱证之先兆;久病见之为气血亏损,阴枯阳竭之证。故《脉简补义》说:"久伏至脱",指出伏脉是疾病深重或恶化的一种标志。危重病证的伏脉,往往两手寸口脉同时潜伏,甚或太溪和趺阳脉都不显现,与血管病...

阅读全文
沉脉之单脉介绍
中医切诊 | admin | 2025-05-28 | 9 阅读

《脉经》:“沉为阴;寸口脉沉,胸中短气,沉为水、为实。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寸口沉,胸中痛引背。关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关脉沉,心痛上吞酸。尺脉沉,腰背痛,尺中沉,引背痛。” 《脉诀》:“沉者阴也。沉主气胀两胁,手足时冷。寸脉沉兮胸有痰,当关气短痛难堪,若在尺中腰脚重,小便稠数色如泔。” 《千金方》:“肝肾俱沉。诸沉若在寸口膈以上病头部。寸口脉沉,头发堕落。寸口脉沉,胸中短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