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蝉蜕散" 的结果

找到 10 条相关结果

蝉花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3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蝉花散 名称: 蝉花散 处方: 蝉蜕(洗净去土)、谷精草(洗去土)、白蒺藜(炒)、菊花(去梗)、防风(不见火)、草决明(炒)、密蒙花(去枝)、羌活、黄芩(去土)、蔓荆子(去白皮)、山栀子(去皮)、甘草(炒)、川芎(不见火)、木贼草(净洗)、荆芥穗(各等分)。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肝经蕴热,风毒之气内搏,上攻眼目,翳膜遮睛,赤肿疼痛,昏暗视物不明...

阅读全文
蝉蜕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4 | 23 阅读

《医林篡要》卷九:蝉蜕散 名称: 蝉蜕散 处方: 蝉蜕49个(只用后一截)。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风热夜啼。 用法用量: 分作4服,用钩藤汤调下。 《袖珍》卷三引《圣惠》:蝉蜕散 名称: 蝉蜕散 处方: 蝉退壳、僵蚕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疔疮。 用法用量: 酸醋调,涂四围,留疮口。候根出稍长,然后拔根出,再用药涂疮。1方不...

阅读全文
杂病用药赋(八)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11 | 15 阅读

泻必启脾平胃,二白曲芎以调中;启脾丸 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肉各一两,陈皮、泽泻、山楂、甘草各五钱,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空心米饮化下。治大人、小儿脾积五更泻,消疳黄胀,定腹痛,常服生肌健脾益胃,或为散服亦好。平胃蒜肚丸 猪肚一具,去脂膜,入大蒜装满,以线缝住,用冷水、热水各七碗,先将水烧滚,入肚,煮至水干为度,取出捣烂,入苍术、陈皮、浓朴各五两,川椒少许,再捣至肚无丝,方可为丸,梧子大。...

阅读全文
蝉蜕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5 | 11 阅读

《中国药典》:蝉蜕 实际拼音: Chán Tuì 英文名: PERIOSTRACUM CICADAE 别名: 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来源: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黄棕...

阅读全文
常见解表药对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6 | 11 阅读

风邪袭于表,则出现表证。解表药对主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白脉浮等。表证可分表寒(风寒)与表热(风热)两类,解表药对亦可分辛温解表(发散风寒)与辛凉解表(发散风热)两类。 1.麻黄配桂枝 麻黄辛温,发汗散寒,主治风寒外侵,毛窍闭束的风寒表实证,配桂枝之辛温,则发汗之力更宏,如麻黄汤之治太阳伤寒初起,葛根汤之治伤寒项背强几几。 2.麻黄配杏仁 麻黄之辛温,既能祛寒解表,又能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

阅读全文
蝉退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2 | 11 阅读

《医统》卷六十四引《圣惠》:蝉退散 名称: 蝉退散 处方: 蝉退、蜂房、僵蚕、牛膝、草乌、荆芥、细辛、地松各等分。 功能主治: 风虫牙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钟煎,漱牙,冷则吐出。 《普济方》卷二九六引《卫生家宝》:蝉退散 名称: 蝉退散 处方: 蝉蜕、蛇床子、穿山甲、皂角刺、木鳖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痔漏。 用法...

阅读全文
发散药之蝉蜕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3 | 10 阅读

蝉蜕咸寒,属发散药,具有发散风热、透发麻疹、祛风解痉、退翳明目的作用。下面就向大家详细的介绍蝉蜕的药用作用。 1、发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等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同用。兼有音哑,咽痛者,效果更好,常与桔梗,胖大海,射干等同用。 2、透发麻疹:适用于小儿麻疹发热而疹出不透者,用蝉蜕散热透疹,可防热毒内陷。常与牛蒡子,银花,薄荷,芦根,葛根等同用。配防风、荆芥、浮萍、白藓皮、赤...

阅读全文
蝉蜕饮子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6 | 9 阅读

《卫生总微》卷八:蝉蜕饮子 名称: 蝉蜕饮子 别名: 蝉蜕一物散、蝉蜕散、蝉蜕汤、蝉蜕一物汤 处方: 蝉蜕10枚(去泥土、洗净,碎之)。 功能主治: 痘疮出不快。疮疹渐作,身热似伤寒候,只耳脚尖稍冷,或腹痛者。 用法用量: 蝉蜕一物散(《普济方》卷四○三)、蝉蜕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五)、蝉退汤(《医学入门》卷八)、蝉蜕一物汤(《准绳幼科》卷六)。 ...

阅读全文
目涩痛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5-21 | 7 阅读

论曰诸脉皆属于目,目者、血之腑,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血气和调,则上助于目力而能瞻视,若肝脏有热,血脉壅燥,则津液不能荣润,故目中干痛而碜涩也,圣惠方、论悲哀内动,液道开而泣下,其液枯燥,则致目涩痛者,亦一证也。治肝脏风热,冲目赤涩痛,风泪肿合。防风汤方防风(去叉) 甘菊花 葳蕤 旋复花 升麻 决明子(微炒) 秦皮(去粗皮锉) 黄连(去须) 栀子仁 麦门冬(去心焙) 甘草(炙令赤锉各一两...

阅读全文
一、中医概念
中医之钥 | admin | 2025-05-30 | 3 阅读

 (一)人体与天地的关系 要用中医治病,当先了解中国医学的基本观念: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气和清水,我们国人习惯称之为水(清水)、火(日光)、风(空气),生命的维持靠此三要素。三要素对生命体(地球)产生的变化(即对人体产生的变化——人为一小天地),发生不适应的症状,即为生病的主要原因。在天为日、月、星,在地为水、火、风,在人为精、气、神,此天、地、人三者是互通、互变的。日、火、神——太阳所发射的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