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蚕沙" 的结果

找到 154 条相关结果

温热派倡导三焦辨证的吴鞠通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6 | 24 阅读

吴鞠通(1758-1836),名塘,江苏淮阴名医。十九岁时父亲病逝,慨然废举子业而专事学医,后因子病温误治而亡,又专注温病治法。他“进而病谋,退与心谋,十阅春秋”,颇有心得。他认为吴又可《温疫论》虽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但细察其法,未免支离驳杂,唯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但其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遂以《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内容为主,上溯喻嘉言、吴又可、王安道、李东垣...

阅读全文
情深意长的中药“关系”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0 | 20 阅读

关系是指人或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现实中,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通常显得错综复杂。然而,在中药这个独特的领域里,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似乎显得相依为命,情深意长。 亲缘关系 很多中药都具有亲缘关系的特性,桑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桑树根皮为桑白皮,具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枝条为桑枝,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的功效;叶子为桑叶,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的功能;果实为桑椹子...

阅读全文
换骨酒(换骨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8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换骨酒(换骨丹) 名称: 换骨酒(换骨丹) 处方: 白茯苓、晚蚕沙(炒),各三两。苍耳子(炒)、天雄(炮.去皮脐尖)、干姜(炮)、郁李仁(汤浸.去皮)、附子(炮.去皮)、虎胫骨(酒浸.炙黄)、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牛旁子根、牛膝,各半两。何首乌、甘草、槟榔、白附子、益智仁,各一两。甘菊花、防风、瓜娄、牡蛎、牡丹皮、石菖蒲、杜仲(炒.去丝)、黄蓍、羌活、鼠黏子、...

阅读全文
古代文学中的中医文化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7 | 19 阅读

“医儒不分家”,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夫子,大都略通岐黄之道;而悬壶济世的老郎中,也会附庸风雅子曰诗云一把。在宋代,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理念深入人心,济世救民成为读书人的两大抱负。至此便出现了“儒医”之名。朱肱、许叔微、李时珍等都曾习举子业,而王安石、苏轼、沈括等一大批文坛巨匠,医学功底也十分了不得。因此,书生气很重的古代良医们,常常将中医学的很多知识,用一种非常...

阅读全文
麻滓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8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麻滓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Má Zǐ 别名: 麻油滓(《千金方》),麻枯饼、芝麻莘(《寿养老新书》),麻籸(《纲目》)。 来源: 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种子经榨去脂肪油后的渣滓。 功能主治: 治痈疽溃烂,亦可固齿。 复方: ①治疽溃后(《纲目》引作’疽疮有虫’):以生麻油滓,绵裹布疮上,虫出。(《千金方》) ②牢牙、乌髭:旱莲草二两,芝麻莘三两,诃子二...

阅读全文
不孕外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外敷疗法也是中医外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它以脏腑经络、辨证治法为指导,将药物制成膏、丹、丸、散、糊、饼等剂型,将之外敷于腧穴或患处,通过皮肤、黏膜及腧穴等部位吸收,以发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蚀疮去腐、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药物外敷疗法具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冶疗作用。其直接治疗作用主要表现为药物...

阅读全文
牛膝浸酒(半身不遂)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4-29 | 18 阅读

【来源】《普济方》 【配方】牛膝一两,秦艽一两,天门冬(去心)一两半,薏苡仁一两,独活一两,细辛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五加皮一两,桂心一两,丹参一两,杜仲(去粗皮)一两,酸枣仁一两,仙灵脾一两,晚蚕沙(微炒)二两。 【制法】上细剉,以生绢袋盛,好酒一斗五升,浸经七日。 【主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收,顽麻不仁,筋脉拘急,不能运动。 【用法】每日不计时候温饮一小盏,常令有酒气为佳。...

阅读全文
蚕沙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8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原蚕沙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Yuán Cán Shā 别名: 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 来源: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 生境分布: 主产浙江、四川、河...

阅读全文
中医膏药制作常用药材 四
膏药制作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蚕沙 其他名称:原蚕沙 原蚕屎 晚蚕沙 马鸣肝 晚蚕矢 二蚕沙 主要成分: 性状:呈短圆柱莆小粒,长2-5毫米,直径1.5-3毫米。表面灰黑色,粗糙,有6条明显的纵棱及3-4条枫向的浅纹。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祛湿消肿。 生地黄 其他名称:地髓 原生地 干生地 苄 芑 牛奶子 婆婆奶 狗奶子 山烟 山白莱 酒壶花 甜酒棵 蜜罐棵 ...

阅读全文
硫黄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肘后方》卷四:硫黄丸 名称: 硫黄丸 处方: 硫黄 矾石 干姜 茱萸 桂 乌头 附子 椒 人参 细辛 皂荚 当归各等分 制法: 上十二味,捣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温中逐寒。治阳气不足,夏月怕冷,喜温饮食,不能解衣者。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日三服。 若冷痢者,加赤石脂、龙骨。 《普济方》卷一九八:硫黄丸 名称: 硫黄丸 处方: 阿魏(研)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