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虾蟆瘟" 的结果

找到 15 条相关结果

中医治疫 源远流长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9 | 20 阅读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和各地方出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强调中西医结合,提倡中医药及早介入,从而取得了显著疗效。人们不禁要问:中医治疫的道理何在?其治法的特点如何? 考文献,究历史 方能知源识流,经验宏富 回眸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与疫病作斗争并积累宝贵经验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就对疫病的传染性、流行性和危害性等有了明...

阅读全文
乌蔹莓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蔹莓 实际拼音: Wū Liǎn Méi 别名: 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 来源: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的全草。夏、秋采集,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 苦、酸,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活血散瘀,利尿,止血。用于咽喉肿痛、目翳,咯血,血尿,痢疾;外用治痈肿,丹毒,...

阅读全文
温疫派的学术特点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0 | 18 阅读

一、以温疫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温疫,是一种感受疫疠之毒而发生的急性热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险恶,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能引起流行。历史上温疫多次流行,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温疫派就是在与瘟疫斗争中逐渐壮大起来的。其中有的善治火热之疫,有的善治燥热之疫,有的则善治温热相搏之疫,还有的善治疫痧。正是在对同一类疾病的治疗中,他们产生了相同的学术观点,从而形成流派。需要指出,由于传统理论及时代的局限,中医...

阅读全文
痄腮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痄腮】又名“腮肿”或叫“含腮疮“,也有称为“虾蟆瘟”。感受温毒病邪后,肠胃积热与肝胆郁火壅阻于少阳经络所致,冬、春季常见流行,以学龄儿童发病较多。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先后在两侧腮腺部位肿胀,边缘不清,按之柔韧感,并有疼痛和压痛。本病即流行性腮腺炎。...

阅读全文
青草池溏处处蛙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05 | 13 阅读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溏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赵师秀 诗词赏析 江南的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池溏中不时传来蛙的叫声。时过夜半,更深人静,雨声、蛙声,声声刺耳;棋子、灯花,静静候人。喧闹环境的感染与主人寂寞心情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诗虽然只写了深夜等候棋友的寻常事,平铺直叙,但也显得自然、显得朴实、显得具有真实的生活气息。或许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阅读全文
大头瘟_时病
内科 | admin | 2025-05-06 | 11 阅读

【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耳聋、口噤、神昏谵妄等危候。另有一种是以头项肿大为主证,连及头面,略如虾蟆的,称为“虾蟆瘟”。...

阅读全文
瘟疫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6 | 10 阅读

经义《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热论篇》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

阅读全文
青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8 | 10 阅读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补虚。主水肿;膨胀;黄疸;虾蟆瘟;小儿热疮;痢疾;疳疾;劳热;产后体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煮食,1-3只;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调敷。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小儿赤气肌疮,脐伤,止痛,气不足。 2.《日华子本草》:治小儿热疮。金线蛙去痨劣,解热毒。 3.《本草衍义》:解劳热。 4.《日用本草》:治小儿赤毒热疮,脐肠腹痛,疳瘦肚大,虚劳烦...

阅读全文
咽喉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31 | 8 阅读

经义《忧恚无言篇》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详前声喑门)《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厥论》曰∶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经脉篇》曰∶足阳明之别,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其病气逆则喉痹瘁喑。三焦,手少阳也。是动则病嗌肿喉痹。小肠,手太阳也。是动则病嗌痛颔肿。肾,足少阴也。是所生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骨空论》曰∶督脉为病嗌干。《五音五味...

阅读全文
败毒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3 | 8 阅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决》:败毒散 名称: 败毒散 处方: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来源: 虚人而感风寒湿邪,邪正交争于肌腠之间,正虚不能祛邪外出,故憎寒壮热而无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故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濡,正是风寒兼湿之证。所以治当益气解表,散寒祛湿。方中羌活、独活并为君药,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