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虫证" 的结果

找到 27 条相关结果

与地名同名的中药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4 | 23 阅读

我国地域广阔,地名命名五花八门。有不少地名与中药重名,颇有趣味。 槟榔 在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筼筜街道有个槟榔西里,位于风光秀丽的筼筜湖畔。 槟榔为棕榈科常绿乔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槟榔入药主要是其干燥成熟的种子,每年3至6月采收成熟果实,晒三四天之后剖开外壳取出种子,将其晒干;或者经水煮、熏烧,干后剥皮取出种子再烘干。槟榔味苦、辛,性温,入脾、胃、大肠经。主要作用...

阅读全文
白蔹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20 阅读

《重订严氏济生方》:白蔹丸 名称: 白蔹丸 处方: 鹿茸(醋蒸,焙)60克 白蔹 金毛狗脊(燎去毛)各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室女冲任虚寒,带下纯白。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下。 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见《济生》卷六:白蔹丸 名称: 白蔹丸 处方: 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白蔹3分,狗脊半...

阅读全文
一味佐药费思量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4 | 20 阅读

浙江名医金子久(1870~1921年)“声振南北”,活人无算。曾治一位慢性泄泻病人,用补土益火之剂本属正治,然而总不见效。后患者求治于杭州名医莫尚古先生,服三剂而愈。金子久索取其方观摩,内有肉苁蓉、麻仁等滑润之品,乃反佐之道,叹曰:“莫先生我不及也。”后遇此等病症,仿莫氏法亦获良效。此案证明,善于运用佐药,当是配伍用药一大学问。 关于组方之君臣佐使,《内经》称“主病之谓君”——治病的主要药物为君...

阅读全文
伤寒•伤寒用药赋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8 | 14 阅读

太阳无汗寒伤荣,腊月麻黄汤为最;太阳有汗风伤卫,腊月桂枝(汤)可先。易老冲和(汤即九味羌活汤)治风寒而发于三季,陶氏冲和(汤)分阴阳以救乎双传。此方以两感必死,但阳先受病多者,以此汤探之,中病即愈。如不愈者,看表里阴阳多少用药。是以用九味羌活汤去苍术加柴胡、干葛,石膏、黑豆,皆三阳经药也。阳明之本宜解肌,审葛根白虎于寒热;伤风有汗表虚者,桂枝汤。伤寒无汗表实者,葛根汤。不恶寒反恶热,二便不闭者,白...

阅读全文
嗜异症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嗜异症亦称异食癖,是指婴幼儿和儿童在摄食过程个逐渐出现的一种特殊嗜好,患儿对通常不应取食的异物,进行难以控制的咀嚼与吞食。发病年龄以幼儿为多,学龄儿也可发生。1岁以内的婴儿因尚未主动觅食,故不易发现,若4岁以后仍不能纠正,将对小儿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在中医文献中,唐《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中已有“小儿食土”治法的记载,《小儿药证直诀·诸疳》说:“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

阅读全文
伤寒•论伤寒杂证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17 | 14 阅读

怫郁因汗失宜,便坚为实哕为虚∶面者,阳明所主。阴盛者,面赤而黯;阳盛者,面赤而光。表证汗出未彻,以致邪热怫抑郁结,故头面红赤,甚则蒸于肌肤,汗出未透身痒者,桂麻各半汤;恶寒热者,葛根汤;汗太过发黄者,茵陈汤;惊惕者,火邪汤;大便硬者,里已实也,大柴胡汤。下后哕[yuě] 者,胃虚也,桂枝参苓汤。戴阳浮火所冲,阴证(下痢厥逆)热微阳热甚。《百问》云∶病患身微热,面赤,脉反沉而迟者,阴证也。身微热者,...

阅读全文
虫证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5-31 | 13 阅读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是一种发病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农村多见。常见的虫证有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就病因而论,蛔虫病常因误食沾有蛔虫卵的不洁之物而引起,进入人体后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蛔虫性动好窜,善于钻孔,可上窜于胃,引发恶心呕吐,吐蛔;钻入胆道,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成蛔厥,钻入阑门,气滞血瘀、肉腐血败,而形成肠痈。绦虫...

阅读全文
治冷虫心痛酒方(虫证)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8 | 12 阅读

【来源】《本草纲目》 【配方】川椒四两。 【制法】炒出汗,酒一碗淋之。 【主治】冷虫心痛。 【用法】服酒。 说明:《本草纲目》卷三十二蜀椒条注“引寿域神方”,本方名系笔者所加。...

阅读全文
挑针综合手法
挑针疗法 | admin | 2025-05-28 | 12 阅读

(1)挑筋法  这是指将穴位局部、周围的白色纤维拉出切断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各种急性或慢性顽固性疾病、体质虚弱患者。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选用细长而足够硬度的针具,以慢速进针手法进针,当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约0.2一0.3cm处,一般只挑取皮内纤维便可。如遇皮肤较薄的部位或病情需要,也以挑深到皮下脂肪层,以至皮下筋膜层),可放松左手食指的压力,右手同时把针尖翘高一点,提高针体做左右摇摆的动作,把挑起的...

阅读全文
杂病•内伤类•诸虫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30 | 11 阅读

九虫皆因脏气弱,湿热熏蒸痰瘀成;诸虫皆因饮食不节,或饥饱失宜,或过飧腥 炙爆,或鳖、苋同食,以致中脘气虚不运而成积,积久成热,湿热熏蒸,痰与瘀血凝结,随五行之气变化,而为诸般奇怪之形,若腐草为萤是也。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寸许,为诸虫为长;二曰蛔虫,长尺许,贯心即杀人;三曰白虫,长一寸,母子相生,其形转大而长,亦能杀人;四、肉虫,状如烂杏;五、肺虫,其状如蚕;六、 虫,状如蛤蟆;七、弱虫,又名膈虫,...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