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虚痨" 的结果

找到 137 条相关结果

南北沙参 效果不同
中药炮制 | admin | 2025-06-02 | 20 阅读

南沙参:又名沙参、泡参,属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他几种同属植物的根。每年秋季采挖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刮去栓皮,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甘微苦,入肺、肝经。据测定,根中含有三萜皂苷和淀粉等成分,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喉痛等症。《本草纲目》载:“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受火克者宜之。……补阴而制阳。”现代药理...

阅读全文
瑶医的特殊病因包括哪些?
瑶医 | admin | 2025-05-27 | 20 阅读

(一)痧气 痧气是瑶族地区一类常见病因,易感于夏秋季节。痧气包括两种,一种是有传染性的,另一种是非传染性的,传染性痧气指感受秽浊不正之气或暑浊之气,而非传染性痧气指感受的暑湿之气。 人体于夏秋二季感受传染性痧气以后常自觉身体酸累疼痛,或胸闷腹痛,或呕吐腹泻等,严重者还会有神志不清等临床表现。感触秽浊不正之气可致腹痛、吐泻,表现为先发吐泻后见腹痛;感受暑浊之气,则先发心腹绞痛而后见吐泻;心昏闷,痧...

阅读全文
鳖甲胶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4-29 | 2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甲胶 实际拼音: Biē Jiǎ Jiāo 别名: 别甲胶 来源: 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 生境分布: 主产山东、河北。 炮制: 原料:鳖甲、阿胶、冰糖、黄酒、香油。先将鳖甲浸泡7天,清水洗刷后,取出下锅煮和以上其它原料浓缩成胶,凝固后切成长条形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 滋阴...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枇杷及其药用价值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6 | 19 阅读

枇杷隆冬开花,清香怡人;初夏果熟,甘酸可口;一身入药,清肺和胃,诗家因之传风雅,医家借此济世人。 清肺止咳枇杷叶 “枇杷叶果似琵琶,阴密经冬开白花。酸汁啖来真可喜,微净毛去始无差。胃家止呕姜堪入,肺部消痰蜜更加。犹记诗人杨万里,荔枝金桔共相夸。”(清代赵瑾叔《枇杷》)枇杷叶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类中药,兼有和胃止呕之效,治疗肺燥咳嗽常用蜜枇杷叶,和胃止呕常用炒枇杷叶。枇杷与卢橘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植...

阅读全文
乌鸦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中药大辞典》:乌鸦 出处: 《嘉佑本草》 实际拼音: Wū Yā 别名: 巨喙乌(《禽经》),大嘴乌(《禽经》注),黑老鸦(《滇南本草》),老鸦(《痘疹论》)。 来源: 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全体或肉。 原形态: 为鸦科较常见之一种。体长约50厘米。嘴粗壮强直,色黑,嘴缘光滑。虹膜黑褐色。通体纯黑色;L体除头顶、后颈及颈侧外,多少染有绿蓝色亮辉;喉部沾深蓝辉;翼及尾的下覆羽有...

阅读全文
摩擦法
自然疗法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摩擦法,亦称药物摩擦法、介质摩擦法,是医生以掌心或其它物品蘸药液或药膏在患处表皮摩擦,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法。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用头风摩散(附子、盐)摩头治疗偏头风,从而开药物摩擦法之先河。之后,有关摩擦法历代均有记述,至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已载摩擦方药近百首,涉及内、外、妇、儿科数十个病症。目前,此法无论在剂型上,还是适应证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成为一种较常用的外治方法。 【操作方法】...

阅读全文
小满美食——鸭肉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夏季气温过高,很多人会上火,感到口渴干燥。吃鸭肉正好可以应对这些象,甚至低烧、体质虚弱、有水肿现象的也可以得到改善。公鸭肉性微寒,人药以老而白、自而骨乌者为佳。用老而肥大之鸭同海参炖食,具有很强的滋补功效。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和虚痨之热。鸭肉属凉性,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夏季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食用。鸭肉性寒、味甘、咸,归...

阅读全文
济众熏挤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药物】川乌、乳香、没药、雄鼠粪、续断各6克,麝香0.3克。 【制法】除麝香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 【用法】食饱后,以麝填脐眼,养面圈脐外,填药盖槐皮。艾灶灸之。勿令痛,反泄真气,每年中秋行一次,隔日一灸,炎至脐内作声、大便下涎物为止。只服米汤,食白粥,黄酒助力。 【功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并治虚痨,骨蒸潮热,咳嗽吐血,两颧发红,自汗或盗汗,梦遗,早泄。 【出处】《理瀹骈文》。...

阅读全文
青蒿根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1 | 17 阅读

《中药大辞典》:青蒿根 出处: 《滇南本草》 实际拼音: Qīnɡ Hāo Gēn 来源: 为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根。 功能主治: 治劳热骨蒸,关节酸疼,大便下血。 复方: ①治虚痨发热:青蒿根一钱,地骨皮一钱,柴胡根一钱(炒),鳖甲一钱(炙),石斛一钱。引用清明柳一钱,煨,点童便服。(《滇南本草》) ②治风湿性关节炎:青蒿根五钱至一两,牛尾或猪脚七寸,炖二时许,饭前服。(《...

阅读全文
鳖甲地黄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重订严氏济生方》:鳖甲地黄汤 名称: 鳖甲地黄汤 处方: 柴胡(去芦)当归(去芦,酒浸)麦门冬(去心)鳖甲(醋炙)石斛(去根)白术 热地黄(酒浸,焙)茯苓(去皮)秦艽(去芦)各30克 人参 肉桂(不见火)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热劳,手足烦,心怔悸,妇人血室有干血,身体羸瘠,饮食不养肌肉。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