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薄荷散" 的结果

找到 14 条相关结果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 admin | 2025-06-11 | 16 阅读

《扁鹊心书》目录作者:窦材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特别说明:原书小字部分在启疾光录入时转成带括号即“()”的部分。卷首      序                        奏玉帝青辞          进医书表卷上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

阅读全文
头痛外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6-03 | 15 阅读

外敷疗法又名“敷贴”,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本法源远流长。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外病等;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的调和剂;南北朝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用猪胆汁外敷治疗痈肿;唐代孟洗《食疗本草》用核桃研泥外敷治疗白发;宋代《太平惠民...

阅读全文
沆瀣丹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30 | 15 阅读

《幼幼集成》卷二:沆瀣丹 名称: 沆瀣丹 处方: 杭川芎(酒洗)锦庄黄(酒洗)实黄芩(酒炒)厚川柏(酒炒)各27克 黑牵牛(炒,取头、末)18克、薄荷叶13.5克 粉滑石(水飞)18克 尖槟榔23克(童便洗,晒)陈枳壳13.5克(麸炒)净连翘(除去心隔,取净)京赤芍(炒)各18克 制法: 上十一味,依方炮制,和匀焙燥,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泻火导滞。...

阅读全文
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5-25 | 12 阅读

论曰风毒冲目之状,睑 赤肿,痒闷难任,隐涩羞明,泪眵交下,见风尤甚。此由脾肺受风,肝经不利,不治则风邪炽盛,传而为热,多致连睑赤烂,宜速洗涤瘀烂,清洁睑肤,兼饵以除风镇肝之药。治风毒冲目,虚热赤痛。甘菊花丸方菊花 决明子 车前子 丹参 防风(去叉) 玄参 蕤仁(去皮) 升麻 黄连(去须)黄芩(去黑心) 大黄(锉炒) 葳蕤 细辛(去苗叶) 甘草(炙锉) 人参(各一两)上一十五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

阅读全文
薄荷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7 | 11 阅读

《普济方》卷三六九:薄荷散 名称: 薄荷散 处方: 薄荷叶1两,蝎1分,天南星半两(灰炒通黄赤色)。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伤风伤寒,肢体壮热,手足冷,呻吟惊悸,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 周岁儿每服半钱,连根葱白煎汤下,不拘时候。若只伤风,并进2服,立愈。 《圣济总录》卷十六:薄荷散 名称: 薄荷散 处方: 薄荷叶、甘菊花(择去梗)、甘草(炙,锉)、白芷...

阅读全文
苍耳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8 | 10 阅读

《重订严氏济生方》:苍耳散 名称: 苍耳散 别名: 芷夷散(《医学入门》卷七)、辛夷散(《仙拈集)卷二)。 处方: 辛夷仁15克 苍耳子7.5克 香白芷30克 薄荷叶1.5克 制法: 上药晒干,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 散风邪,通鼻窍。主风邪上攻,致成鼻渊,鼻流浊涕不止,前额疼痛。现用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用葱茶清调服。 注意事项...

阅读全文
薄荷散
扁鹊心书 | admin | 2025-05-30 | 9 阅读

治心肺壅热,头目不清,咽喉不利,精神昏浊,小儿膈热。真薄荷(二两) 桔梗(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一两)为末。每服四钱,灯心煎汤下。...

阅读全文
风头眩
圣济总录 | admin | 2025-06-02 | 8 阅读

论曰风头眩之状。头与目俱运是也。五脏六腑之精华。皆见于目。上注于头。风邪鼓于上。脑转而目系急。使真气不能上达。故虚则眩而心闷。甚则眩而倒仆也。治风头晕倒眼旋。脑项急痛。枳实汤方枳实(去瓤麸炒) 防风(去叉) 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 芎 (各一两半)杏仁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入竹沥半合。更煎沸。早晚食前温服。治风头眩、旋晕欲倒。防风散方防风(去叉) 芎 山芋 人...

阅读全文
钩藤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07 | 8 阅读

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圣惠》卷七十七:钩藤散 名称: 钩藤散 别名: 钩藤汤 处方: 钩藤2两,茯神2两,人参2两,当归2两,桔梗3两,寄生1两。 功能主治: 妊娠子痫及产后发痉。妊娠经8-9个月,胎动不安,或因用力劳乏,心腹痛,面目清,冷汗出,气息欲绝。孕妇手少阴,足厥阴血虚风热,发为子痫。产后发痉,口噤背强。 用法用量: 钩藤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若烦热,加石...

阅读全文
惊风总论
育婴家秘 | admin | 2025-06-04 | 4 阅读

小儿大病是惊风,急慢阴阳便不同,采集前贤诸秘诀,指挥后学救孩童。钱氏云:急惊①,或闻大声,或大惊而发搐,发过则如故,此无阴也,当下之。此症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嗜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热也。盖热甚则生风,风属肝,此阳盛阴虚也,故下之以除其痰也。不可与巴豆大温药下之,恐触虚,热不消也。小儿热痰客于心间,因闻非常之声,则动而惊搐矣。若热极,不闻声及惊,亦自发搐也。按钱氏治之用利惊丸,亦以朱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