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蓼草" 的结果

找到 34 条相关结果

鱼蓼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1 | 22 阅读

《中华本草》:鱼蓼 实际拼音: Yú Liǎo 别名: 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120cm。茎直立。叶互生;叶柄较短,生粗硬刺毛;托叶鞘筒状,无毛,先端截形,具多数...

阅读全文
火炭母草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火炭母草 出处: 《本草图经》 实际拼音: Huǒ Tàn Mǔ Cǎo 别名: 火炭毛(《生草药性备要》),乌炭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运药(《分类草药性》),山荞麦草(《福建民间草药》),黄鳝藤、晕药(《四川中药志》),乌白饭草(《泉州本草》),火炭星、鹊糖梅(《岭南草药志》),赤地利、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痧(《福建中草药》),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

阅读全文
杂病•外感•心脾痛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厥心痛先问久新,真心痛,因内外邪犯心君,一日即死。厥心痛,因内外邪犯心之胞络,或他脏邪犯心之支脉,谓之厥者,诸痛皆少阴、厥阴气逆上冲,又痛极则发厥也。新者,身既受寒,口又伤冷,郁遏元阳,宜草豆蔻丸、鸡舌香散温散之,或神保丸温利之。稍久寒郁为热,或因七情者,始终是火,此古方多以苦寒泻火为主,辛热行气为向导也。痛甚发厥有二因;寒厥,外因风寒客背之血脉,背俞与心引痛,暴发手足厥逆,冷汗甲青,似伤寒阴厥,...

阅读全文
丁香蓼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丁香蓼 实际拼音: Dīnɡ Xiānɡ Liǎo 别名: 水丁香 来源: 为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基部平卧地上或斜升,节上多根,上部直立,有棱角,多分枝,被柔毛,秋后变紫色。单叶互生;柄短;叶片披针形,长4-7.5厘米...

阅读全文
大马蓼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7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马蓼 实际拼音: Dà Mǎ Liǎo 别名: 蓼草、旱苗蓼、白辣蓼 来源: 蓼科蓼属植物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 辛、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用于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颈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烂敷患处。 ...

阅读全文
九牯牛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02 | 15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九牯牛 实际拼音: Jiǔ Gǔ Niú 来源: 蓼科九牯牛Polygonum rude Meisn.,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 性味: 辛、微甘,温。 功能主治: 通经,镇痛。主治月经不调,劳伤。 用法用量: 3~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 《中华本草》:九牯牛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实际拼音: Jiǔ Gǔ Niú 别名:...

阅读全文
南方露珠草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1 | 15 阅读

《中华本草》:南方露珠草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实际拼音: Nán Fānɡ Lù Zhū Cǎo 英文名: all-grass of South Circaea 别名: 拐子菜、辣椒七、白辣蓼草、假蛇床子、白洋漆药、野牛夕、红节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南方露珠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mollis sieb et Zucc...

阅读全文
蚯蚓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4-24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蚯蚓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Qiū Yǐn 别名: 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土龙(《别录》),地龙子(《药性论》),地龙(《圣惠方》),朐躵、土螾(《纲目》),虫蟮(《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为巨蚓科动物参...

阅读全文
红蓼栽培技术
中药种贮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红蓼,别名:游龙、红、茏古、岿、龙(艹颉)、红草、茏鼓、天蓼、石龙、大蓼、水红、水红花、荭草、朱蓼、白水荭苗、蓼草、大毛蓼、东方蓼、水蓬稞、九节龙、大接骨、果麻、追风草、八字蓼、捣花、辣蓼、丹药头、家蓼、水红花草。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土壤要求湿润、疏松,可在屋旁和沟边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播种前,先深挖土地,敲细整平,按行、株距各约33~35cm开穴,深约7cm,每穴播种子...

阅读全文
中药名趣谈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30 | 14 阅读

我国的中药文化已经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种类繁多,底蕴丰富。有一些中药的命名更是蕴含中华五千年以来的各种文化,十分有趣,现列举一些有趣的中药名。 中药与数字 一点红、两面针、三白草、四季青、五味子、六月雪、七星剑、八月札、九里香、十大功劳叶、百草霜、千日红、万年青。 中药与姓氏 王不留行、黄芪、石决明、朱砂、马桑、叶下珠、田皂角、龙葵、白英、陆英、辛夷花、吉祥草、谷精草、刘寄奴、吴茱萸、罗汉果、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