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蒲公英" 的结果

找到 785 条相关结果

芙蓉菊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药大辞典》:芙蓉菊根 出处: 《福建中草药》 实际拼音: Fú Rónɡ Jú Gēn 来源: 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化学成分: 根和茎中含蒲公英赛醇乙酸酯、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 性味: 《福建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 《福建中草药》:"祛风湿。治风谩关节痛,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中华本草》...

阅读全文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7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加湿器妙加中药能防治疾病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6 | 29 阅读

进入冬季,天气越来越干燥,一些家庭使用各类加湿器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这个时候,正是鼻炎、咽炎等季节性疾病的高发时节。除了正常的治疗外,在家中巧妙使用加湿器可改善各种干燥症状。 1、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灭菌,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以1~2倍清水稀释后煮沸,每次熏蒸4小时,隔日熏蒸1次。 2、金银花、菊花、白芷、藿香适量,用水煎煮,取药汁适量加入清水稀释后加入加湿器中,关闭门窗,使水汽弥漫...

阅读全文
安神中药养生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27 阅读

凡是具有安神定志功效的药物,即为安神药。因为心藏神、肝藏魂,所以安神药主要归于心,且与肝脏有一定关系。安神药主要包括矿物药与种子类植物药。治疗时,安神药则主要应用于心气亏虚、心血亏虚、心火尤盛及其他原因所导致的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惊风、癫痫狂等症。 运用安神药的同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选择适宜的药物,并作相应的配伍。例如:兼有阴血两虚者,应给予安神药与补血、补阴药;兼有肝阳上亢者,应...

阅读全文
南板蓝叶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5 阅读

《中华本草》:南板蓝叶 出处: 南板蓝叶历代本草未见收载。但陶弘景在《别录》中记载:"(蓝实)其茎叶可以染青,生河内。"又说"此即今染(纟禁)碧所用者,以尖叶者为胜"。这里的尖叶者即为本种。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图蓝二,据其形态特征亦与本种一致。 实际拼音: Nán Bǎn Lán Yè 别名: 蓝靛叶、靛叶、大青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阅读全文
藏医学“曼汤”的内容(二)
藏医 | admin | 2025-05-29 | 24 阅读

11、12.脉络(正面和背面)这两图是根据《四部医典蓝琉璃》对“论说医典”第四章的内容的觯释进行绘制的。两幅图显示人体经脉和络脉的形成。从脐部向上,直到脑形成一条脉,在其中部,分出命脉;向下直到外生殖器则有另一条脉形成。在这一组脉上,共有5个脉轮形成,即头冠部、颈部、心脏、脐部和会阴部;由这5个部位,各分出24条小脉。 13.连接脉。本图是根据《四部医典蓝琉璃》中对“论说医典”第四章的解释部分绘...

阅读全文
腹泻的辨证食疗
中医食疗 | admin | 2025-05-16 | 24 阅读

腹泻俗称“拉肚子”,可由各种胃肠疾患引起。如肠炎、痢疾等胃肠道感染,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功能紊乱等引起。主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变稀,甚至带黏液、脓血,常伴腹痛、里急后重等。 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湿热、暑湿、寒湿之邪;情志所伤,忧思郁怒导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成泄泻;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进食不洁腐败之物,以致损伤脾胃而成泄泻。 腹泻的分型 腹泻在临床主要可...

阅读全文
前列腺汤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2 | 23 阅读

《中医外科学》:前列腺汤 名称: 前列腺汤 处方: 丹参10克,泽兰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4.5克,乳香4.5克,没药4.5克,王不留行10克,青皮6克,川楝子6克,小茴香3克,白芷6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导滞。主痰瘀阻络。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阅读全文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03 | 23 阅读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用量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1)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

阅读全文
加味甘桔汤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4-28 | 23 阅读

《景岳全书》卷六十三: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桔梗2.4克 甘草3.0克 牛蒡子 射干各1.8克 防风 玄参各1.2克 功能主治: 祛风宜肺,清热解毒。治风热上侵,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用水200毫升,煎服。或加生姜l片。 热甚者,加黄芩,去防风。 《幼科直言》卷五:加味甘桔汤 名称: 加味甘桔汤 处方: 甘草、桔梗、桑皮、丹皮、陈皮、黄芩、白芍、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