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葱头" 的结果

找到 173 条相关结果

墙草根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140 阅读

《中药大辞典》:墙草根 出处: 《福建中草药》 实际拼音: Qiánɡ Cǎo Gēn 别名: 白石薯、田薯(《福建中草药》),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荨麻科植物墙草的根。全年均可采挖,多为鲜用。 原形态: 墙草,又名:白猪仔菜。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长10~50厘米。茎肉质,多分枝。细弱,近直立或平卧,生微柔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0.5...

阅读全文
喉痹 (声哑 痄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喉痹(声哑 痄腮)两寸脉浮洪而溢者。喉痹也。脉微而伏者死。内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主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即肿胀。肿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夫推原十二经。惟足太阳则下项。其余皆凑于喉咙。然内经何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盖君相二火独胜而热。中络故痛者速也。余谓一言可了者。火也。故十二经中。言嗌干、嗌痛。喉肿、颔肿。舌本...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小儿肚痛
壮医 | admin | 2025-05-11 | 27 阅读

小儿肚痛是以肚子包括肚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称为肚痛。中医诊为“小儿腹痛”,西医的“肠炎、肝炎、寄生虫病、肠套叠、阑尾炎、嵌顿疝、机能性腹痛、痢疾”等均可出现肚痛。这里指的是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小儿肚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袭或乳食积滞,或虫积于内,阻滞谷道,气机不畅而痛。 ②素体虚弱,阳气不足,运行无力,气机不畅而痛。 ③跌倒外伤,气滞血浓,龙路火路不通而痛。 临...

阅读全文
血中圣药数当归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4 阅读

当归素有妇科“圣药”和“血家百病此药通”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考证“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意相同。他续引古人崔豹《古今注》“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芍药一名将离”的风俗之说支持这一见解。 当归配伍相应食物做成药膳,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共奏补血益气、调经止痛、祛瘀生新、润肠通...

阅读全文
诸疮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30 | 24 阅读

一专治疔疮、发背、脑疽、乳痈疽、附骨疽、一切无头肿毒恶疮。服之便有头。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此乃恶疮药中至宝。病危者立效复苏。万无一失。乃家传之秘方。不可轻视。宝之宝之。飞龙夺命丹雄黄(三钱) 朱砂(二钱为衣) 轻粉(五分) 血竭(一钱) 乳香(二钱) 没药 铜绿(各二钱) 胆矾(一钱) 麝香(五分) 寒水石(一钱) 蜗牛(二十一个) 蜈蚣(一条酒浸炙黄去头足) 蟾酥(二钱干煮好酒化)上...

阅读全文
泌尿系结石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7 | 24 阅读

1方 【药物】鲜虎杖根100克,乳香15克,玻珀10克,麝香l克。 【制法】虎杖根捣极烂;乳香、玻珀研为细末。再把虎杖膏和此药调均匀,制成药饼,麝香放于药饼中央。 【用法】敷神阙穴,并敷双侧肾俞、膀胱俞。用于尿结石。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2方 【药物】大葱白1斤,食盐少许。 【制法】混合捣融,纱布包裹。 【用法】敷神阙穴,并敷小肠俞、膀胱俞。用于尿结石。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

阅读全文
抗癌防衰“鬼子葱”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23 阅读

春暖花开时节,东北人家房前屋后的小菜园里,一丛丛嫩绿的鬼子葱叶蓬勃而出。喜食“蘸酱菜”的东北人对鬼子葱偏爱有加。鲜嫩的茎叶下,是新月状莹白若玉的葱头,吃起来微辣中略带清甜,令人食欲倍增。 鬼子葱是洋葱的变种,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其学名叫“分蘖葱头”,民间还有毛葱、圆葱、红葱头等称谓。成熟的鬼子葱也只有鸽子蛋般大小。鬼子葱的祖先——洋葱原产于中亚高原地区,后由埃及经地中海于十六世纪传到美洲,十七世纪...

阅读全文
中医的读与用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7 | 22 阅读

唐代大诗人陆游有两名极富哲理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单凭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亲自实践才行。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也极力强调把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互相印证,即可检验书本知识是否正确,又可以使实践知识得到更深一步的科学说明,他的名著《昆虫草木略》就是这样写成的。他说,农民熟识田野生物,但不通晓书本的意思,读书人通晓书本之意,却又不晓田野之物,所以必须实地观察生物,再...

阅读全文
腹泻脐疗方一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06 | 21 阅读

1方(诸葛行军散) 药物、制法、用法详见“细菌性痢疾”1方,此处略。 【验案】患者,男,54岁。因饮食不洁致腹泻半天。已泻7次,始为稀薄、色棕样便,继为纯水样便,伴腹痛、腹胀、欲呕,头面及肢体冷汗涔涔,脉沉小,苔白腻,根部微黄。体温37.2℃,予隔药灸神阙穴5壮,肢冷渐复,又灸3壮,自感口鼻中有药香味,全身温暖舒适,冷汗亦止。次日复诊大便减为2次,已有粪便,继隔药灸5壮而愈。 【出处】《江苏中医...

阅读全文
水肿脐疗方一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2 | 18 阅读

1方 【药物】新鲜百部根适量,糯米饭半升。 【制法】将百部根洗净捣烂。 【用法】敷脐上,以糯米饭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软,盖在药上,外用布包好。1~2天以后,口内有酒气,水从小便出,肿亦渐消。用于遍身黄肿。 【出处】《杨氏经验方》。 2方 【药物】大蒜、田螺、车前子各等份。 【制法】熬成膏。 【用法】摊贴脐中,水从小便而下。用于水气肿满。 【出处】《稗史》;《本草纲目》。 3方 【药物】鲜杏仁、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