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菜部" 的结果

找到 21 条相关结果

江蓠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4-30 | 21 阅读

《中华本草》:江蓠 出处: 江蓠又名龙须菜。 1.《纲目》菜部云:“龙须菜,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叶,状如柳根须,长者尺余,白色,以醋浸食之,和肉蒸食亦佳。”2.《漳浦县志》:“海菜,生海中沙地,长如线,色微红。”以上所述,从其生境、形态考证,其原植物似为江蓠属植物。 实际拼音: Jiānɡ Lí 别名: 龙须菜、海菜、线菜、海粉干、海面线、竹筒菜、蚝菜、发菜、粉菜 来源: ...

阅读全文
朱橚与《救荒本草》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7 | 18 阅读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爱好医学的皇家成员,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橚就是其一。朱橚酷爱医药,他组织和参与编写的医药著作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特别是《普济方》和《救荒本草》在我国医药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救荒本草》则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描述、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同母兄弟。《明史》里说朱橚洪武三年封为吴王,十一年...

阅读全文
缪希雍与《神农本草经疏》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14 | 17 阅读

《神农本草经疏》是明代最重要的中药学著作之一,也是注解《神农本草经》最重要的本草文献之一。作者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海虞(今江苏常熟)人。幼年丧父,家道中衰,孤苦多病,赖于慈母教诲,先习儒,17岁因读《内经》自医疟疾,遂学医。后读书有成,壮年出游四方,拜师交友。壮年缪希雍电目戟髯,外貌似剑侠。他悬壶济世,是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于一身,既注重传承又勇于创新的著名医家。《神农本草经疏》与《先醒斋医...

阅读全文
亦蔬亦药话茭白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6-01 | 16 阅读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古人称茭白为“菰”。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   入药茭白味...

阅读全文
菜部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5-28 | 12 阅读

 生姜 味辛,性温无毒,入肺心脾胃四经。主通神明,去秽恶,散风寒,止呕吐,除泄泻,散郁结,畅脾胃,疗痰嗽,制半夏。和药要热去皮,要冷留皮,恶黄芩。按∶生姜辛入肺,肺得所胜,则气通宣畅,主宰精灵,故能通神明,神明通则一身之气皆为我使,而亦胜矣。一身之气胜,则中焦之元气定,而脾胃出纳之令行,邪气不能容矣,故能去秽恶。经云∶秋不食姜者,盖以燥金主令,天道敛收。姜则味辛,善散肺气,人肖天地以生,未有干天地...

阅读全文
山药的鉴别方法
中药鉴别 | admin | 2025-05-25 | 12 阅读

山药原名薯蓣,《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载入菜部柔滑类,为中医常用的补气药,有益气补脾、滋肾虚、治消渴之功。传统习惯认为河南所产者质量最佳,由于各县的产品多集中于沁阳县,旧称怀庆府,故有“怀山药”之称。商品药材中,因加工方法不同,又有光山药与毛山药之分,二者除销售习惯不同外,质量基本相同,均可同等入药用。目前市场销售的山药,主要为怀山药(淮山药)。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

阅读全文
菜部
千金翼方 | admin | 2025-06-10 | 11 阅读

三十七味  白瓜子 味甘,平,寒,无毒。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肌。久服轻身耐老,主除烦满不乐。久服寒中。可作面脂,令面悦泽。一名水芝,一名白瓜(则绞切)子。生蒿高平泽,冬瓜仁也,八月采。  白冬瓜 味甘,微寒。主除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瓜蒂味苦,寒,有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疗黄胆。花主心痛咳逆。生嵩高平泽。七月七日采,阴干...

阅读全文
菜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14 | 11 阅读

 韭 「释名」草钟乳、起阳草。「气味」韭:辛、微酸、温、涩、无毒。韭子:辛、甘、温、无毒。「主治」1、胸痹急痛(痛如锥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净捣汁服。2、阴阳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阴部肿大,小腹绞痛,头重眼花)。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开,去渣,再煮开二次,温服,得汗即愈,无汗可再服一剂。3、伤寒劳复(按:指伤寒病后,身体未复原而性交,引起旧病复发)。治方同上。4、喘息...

阅读全文
药食兼宜蒲公英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0 阅读

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黄花苗、婆婆丁等,广泛生长于山坡草地、田间地头、路边河滩、庭园宅畔等处,现时各地均有人工栽培。长期以来,蒲公英被我国民间誉为药食兼宜的“宝草”,备受推崇。其既可以作为春夏时蔬入馔,做成各种清香爽口的时令美食,又能入药发挥医疗保健功效,是应用广泛的清热解毒之必备中草药,我国已将其列入药食两用的品种。 春夏入馔清香爽口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我国...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中经 翘根
神农本草经 | admin | 2025-06-08 | 9 阅读

味甘寒平(御览作味苦平)。 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说好,明目。久服轻身耐老。生平泽。(旧在唐本退中,今移) 吴普曰:翘根,神农雷公甘有毒,三月八月采,以作蒸,饮酒病人。(御览) 名医曰:生蒿高,二月八月采。 案陶宏景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 上草中品四十九种,旧四十六种,考菜部假苏,及唐本退中,翘根,宜入此。 《神农本草经》目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