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药物贴敷技术" 的结果

找到 7 条相关结果

药物贴敷技术的常见剂型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2 | 22 阅读

1.膏剂 (1)软膏剂 将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容易涂布于皮肤、黏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2)硬膏剂 黑膏药:以食用植物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热下与红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白膏药:以食用植物油与宫粉为基质,油炸药料,去渣后与宫粉反应而成的一种铅硬秤。 松香膏药:用松香为基质制成的膏药。 橡胶硬膏:以橡胶为主要基质,与树脂、脂肪或类脂性物质(辅料)和药物混匀后,摊涂于布或其他裱褙材料上而制...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技术的优势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6-05 | 19 阅读

1.作用直接,适应证广 药物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效,特别是对各种单纯性疾病或病情较轻的疾初起阶段,外治法完全可以起到主治作用。 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药物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由于敷贴外治法施药于体表,不需要内...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技术的常用药物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15 | 18 阅读

生姜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牌胃寒证。③胃寒呕吐。④肺寒咳嗽。此外,生姜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葱白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应用:①风寒感冒。②阴盛格阳。...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技术的注意事项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4 | 15 阅读

1.贴敷前要详细询问病史,皮肤过敏者切勿使用本疗法。所贴部位或患处要严格消毒,注意药膏的软硬度或贴敷药物的热凉。在患处或红肿部位及有关部位、经穴上需要贴敷时,先用消毒药液或消毒棉球消毒后再施药。 2.每次贴敷时取穴不宜过多,应少而精,一般以6~8穴为宜;对一些慢性疾病的保健调理,可采用几组穴位轮换交替的贴敷方法,每次贴敷一组穴位;同一部位不宜连续贴敷过久,以免药物刺激太久,造成皮肤溃疡,影响继续...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技术的用药原则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17 | 15 阅读

贴敷药物的性味、厚薄、归经及药理作用,是贴敷疗效是否确切的重要环节。“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贴敷疗法的药物选择必须以猛、生、气味俱厚和浓烈芳香走窜的强效药物为主体。多用辛窜开窍、通经活络之品,如冰片、麝香、樟脑、丁香、乳香、没药、花椒、薄荷、檀香、苏合香以及姜、葱、蒜、韭之类,以“离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多生用厚味、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甘遂、巴豆、大黄、...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技术的异常反应及处理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8 | 12 阅读

中毒 许多外敷药物有毒,不宜内服。配制好的药物(粉、膏、糊等)须妥善保管,谨防儿童误食中毒。药物贴敷虽然比较安全,但对一些剧毒药物如斑蝥、砒石等,外用也不宜过量或持续使用,创面大者亦不宜使用,以防止吸收中毒。使用这些剧毒药物时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疼痛 贴敷药物后,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正常现象,一般无需处理,待达到所要求的贴敷时间后除去药物即可。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

阅读全文
药物贴敷技术的历史发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5-23 | 11 阅读

药物贴敷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起源于远古时期,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先民们在与野兽和自然的斗争中,经常产生外伤疾病,以植物的叶、茎、根等涂敷于伤口,可以起到止血、止痛、消肿等作用,随着长期的经验积累,便发现了一些植物的外治作用。早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用白芥子捣烂外敷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此为最早的贴敷法。 春秋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