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茅根汤" 的结果

找到 62 条相关结果

明朝名医万全巧妙处理医患关系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30 | 23 阅读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位家住湖北罗田县的名医叫万全,他十分擅长儿科疾病,在当地也非常出名,十里八村的小孩有了病,大人们都来请万全诊治。在罗田县城里有一富绅名叫胡元溪,家里的孩子生病了好几个月,却怎么也不愿请万全来诊治。他的独子4岁时患了咳嗽,病得不严重,因为胡元溪前些年与万全在药材生意上有些宿怨,于是他便故意不请万全,而是另请了几个医生。 胡元溪没想到的是,这些医生全是庸医。孩子农历二月间患的咳嗽,...

阅读全文
鹿角胶丸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重订严氏济生方》:鹿角胶丸 名称: 鹿角胶丸 处方: 鹿角胶15克 油头发灰 没药(另研)各9克 制法: 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益精止血。治房室劳伤,小便尿血。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腹时盐汤送下。 《杨氏家藏方》卷九:鹿角胶丸 名称: 鹿角胶丸 处方: 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切,焙),牛膝2两(酒浸1宿),菟丝子(汤浸去浮,...

阅读全文
百草霜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2 | 2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 实际拼音: Bǎi Cǎo Shuānɡ 别名: 锅底灰、锅烟子 来源: 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刮下或扫下,过细筛,除净杂质。 性状: 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手捻即为细末。质轻细,似霜,随风可以飞扬,入水则漂浮而分散。无臭,无味。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止血,止泻。用于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腹泻,...

阅读全文
大黄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22 | 16 阅读

《外台秘要》卷四引《集验方》:大黄散 名称: 大黄散 处方: 大黄120克 黄连120克 黄芩120克 制法: 上三味,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 主黄疸,身体面目皆黄。 用法用量: 先食服3克,一日三次。亦可为丸服。 《圣济总录》卷一○六:大黄散 名称: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锉碎,炒),黄连11两,羖羊角屑1两。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热,...

阅读全文
土部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6-12 | 15 阅读

 白垩 「释名」亦名白善土、白土粉、画粉。白垩,到处都有,入药须用白色者。先研捣极细,然后放到盐汤里,浮在水而上的,「气味」苦、湿、无毒。「主治」1、流鼻血。白恶二钱,井水调服。二付断根。2、水泄。煅白恶、炮干姜各一两,楮叶二两,共研为末,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3、反胃。白垩煅红,放在一升米醋中浸过,再煅再渍,直到醋干为止。取这样处理过的白垩一两,加炮干姜两钱半,共研成末,每服...

阅读全文
草部(一)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31 | 15 阅读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草、灵通、国老。「气味」(根)甘、平、无毒。「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

阅读全文
补阵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29 | 14 阅读

四君子汤: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面黄,或胸膈虚痞,吞酸痰嗽,或脾胃虚弱,善患疟痢等证。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加姜、枣,水煎服。或加粳米百粒。加味四君汤:治痔漏下血,面色痿黄,怔忡耳鸣,脚软气弱,及一切脾胃气虚,口淡,食不知味,又治气虚不能摄血,以致下血不禁。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黄 (炙) 白扁豆(炒)上水煎服。或为末,每服三钱,滚汤调服。生附四君汤:...

阅读全文
茅根散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4-27 | 14 阅读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茅根散 名称: 茅根散 处方: 白茅根90克(锉)赤芍药30克 滑石60克 木通60克(锉)子芩45克 葵子60克 乱发灰45克 制法: 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二:茅根散 名称: 茅根散 处方...

阅读全文
百草霜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5 | 13 阅读

功能主治 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 ①《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 ②《纲目》: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 ③《玉楸药解》:敛营止血,清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 ④《医林纂要》: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下气消积行痰。 ⑤《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阅读全文
服金液丹各证引药
扁鹊心书 | admin | 2025-05-19 | 13 阅读

虚劳白汤下,或姜汤下。骨蒸潮热地骨皮汤或炒胡黄连五分煎汤,或丹皮汤下。吐血茅根汤或藕节汤下。消渴乌梅汤或石膏汤下。肺胀真苏子汤下。中满陈皮汤或木香汤或芥菜汤下。水肿车前子汤或木通汤下。休息痢白者,用臭椿根皮汤下,红者用鸡冠花汤下。脾泄车前子炒焦煎汤下。注下木通汤下。大便闭芒硝煎汤下。小便闭木通汤下。尿血山栀木通汤下,或灯心竹叶汤下。霍乱藿香汤下。吐泻生姜灯心汤下。尸厥姜汤下。气厥真苏子汤下。阴证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