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茄根" 的结果

找到 80 条相关结果

虎骨木瓜酒(痹证)
百病药酒 | admin | 2025-05-29 | 27 阅读

【来源】《普济方》 【配方】虎骨(酥炙)30克,木瓜90克,川芎、川牛膝、当归、天麻、五加皮、红花、川断、白茄根各30克,玉竹60克,秦艽、防风各15克,桑枝(切碎)120克,高粱酒2.5公斤。 【制法】将上药共捣为粗末,白夏布袋盛,置净器中,用酒浸泡7日,滤清加冰糖250克。 【主治】风寒湿邪侵入经络 【用法】任量饮之,不拘时。...

阅读全文
咳嗽药茶疗法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药茶疗法是指应用茶或茶与某些中药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距今二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茶叶作为一味重要的药物,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顾况在《茶赋》中总结茶叶的功效为“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霄之昏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茶最能降火。由于药茶简便省时...

阅读全文
藏茄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藏茄 出处: 《陕甘宁肯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Zànɡ Qié 别名: 樟柳柽、唐传那保(藏名) 来源: 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须根,切片晒干,研碎,经加工处理后备用。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圆柱形或圆锥形,肥厚深长。茎圆柱形、直立,多丛生,有纵沟纹,中上部有分枝。单...

阅读全文
中湿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脉浮而缓。湿在表也。脉沉而缓。湿在里也。或弦而缓。或缓而浮。皆风湿相搏也。脉经曰。湿家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而身色似熏黄也。湿者。因坐卧湿地。远行涉水。或冒风雨久着汗衣。多食生冷湿面。酒后多饮冷水。类能致之。不自觉耳。盖湿能伤脾。脾土一亏百病由是生焉。滞而为喘嗽。渍而为呕吐。渗而为泄泻。溢而为浮肿。湿淤热则发黄湿遍体。则重着。湿入关节。则一身尽痛。湿聚痰涎。则昏不知人。至于为身热。为鼻塞。为直视。为...

阅读全文
冻疮冬季易复发 积极预防7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1 | 17 阅读

冻疮是冬季常见皮肤病,多发生于身体的末梢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尖、耳廓和面颊等处。每到冬令,老疮处易于再发。其发生主要与气温低有关,此外,还与潮湿、局部保温不好致血液循环障碍,以及营养不良、外伤出血、年老体弱、心血管疾患等,使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降低等有关。 冻疮虽系小疾小患,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要积极预防,防止冻疮发生。 保暖防寒 冬日加强保暖,了解必要的防冻、防湿、...

阅读全文
藏茄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功能主治 镇痛,麻醉,解痉,消肿。 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解痉,有麻醉作用。 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 ③《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有麻醉镇痛作用。治病毒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配成酊剂、合剂口服,外用: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溃疡病,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官能症,胆道蛔虫症,胆石症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克,研碎,加入70%酒精适量,按《中国药典》规定(同颠茄酊)制成藏茄酊。每次0...

阅读全文
地菍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19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地菍根 出处: 《岭南采药录》 实际拼音: Dì Rěn Gēn 别名: 地茄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来源: 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8~12月采收。 化学成分: 含酚类、鞣质、糖类、氨基酸。 性味: 《闽东本草》:"性平,味微甘酸。" 归经: 《闽东本草》:"入肝,肾、脾、肺四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利...

阅读全文
茄根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18 | 16 阅读

《中药大辞典》:茄根 出处: 《开宝本草》 实际拼音: Qié Gēn 别名: 茄母(《摘元方》)。 来源: 为茄科植物茄的根和茎。9~10月间,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除去干叶,洗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 干燥的茎多已切成小段,根为须状,通常弯曲错综,主根不明显,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为木质部。茎圆柱形或扁压状圆柱形,有分枝,切断的...

阅读全文
劫风酒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15 阅读

《万氏家抄方》卷四:劫风酒 名称: 劫风酒 处方: 防风2两,秦艽2两,川萆薢2两,当归2两,晚蚕沙2两,虎胫骨(酥炙)2两,人参1两,枸杞6两,豨莶草6两,苍耳子4两,茄根8两,松节1两,海风藤1两,桑寄生1两,鳖甲1两,川牛膝1两,苍术1两,陈皮1两,明天麻1两,羌活1两,杜仲(姜炒去丝)1两,生地1两,川芎1两,白芍1两,木瓜1两,五加皮1两,南星(姜制)1两,贝母1两,半夏(姜制)...

阅读全文
野颠茄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5 | 15 阅读

《中药大辞典》:野颠茄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实际拼音: Yě Diān Qié 别名: 癫茄(《广州植物志》),山马铃、大丁茄、小颠茄、天茄子、假茄子(《广西药植名录》),红癫茄、黄贡茄、鬼茄(《广东中草药》),竻丁茄、红果丁茄、丁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来源: 为茄科植物刺茄的全株。根: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果实、种子:秋季采,种子洗净晒干,炒黄至有香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