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苦寒药" 的结果

找到 64 条相关结果

中药服用的药引搭配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3 | 23 阅读

服用中药、中成药,多用白开水、酒、淡盐水、蜂蜜水、米汤、红糖水、葱白汤、姜汤等作药引子送服。药引子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用,有时还兼有调和、顾护、制约、矫味等功效,与中药、中成药适当配合,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 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

阅读全文
夏季脾胃病有虚实,中医外治、食疗来调治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9 阅读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人们常会觉得不思饮食、浑身倦怠。从夏季气候特点上来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正所谓“脾胃强,好度夏”。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所需的很多营养物质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摄入。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并将精微...

阅读全文
六气为病(五运主病之)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注:此为《寿世保元》卷一之“五运主病”篇的后文部分风类诸暴强直支痛、緛[ruǎn]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暴,卒也。强直,坚劲也。支痛、支,持也,谓坚固支持,筋挛不柔而痛也。緛[ruǎn] ,缩也。戾,乖戾也。谓筋缩里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于紧敛。短缩劲切。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者。由亢则害。承乃制也。况风能胜湿而为燥也。风病热甚而成筋 者。燥之甚也。故甚者...

阅读全文
寒凉药之知母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3 | 18 阅读

知母味苦,性寒,属寒凉药范畴。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知母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

阅读全文
无犯胃气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09 | 18 阅读

【无犯胃气】胃气是胃的功能的体现。胃的接受、盛纳水谷,和腐熟(初步消化)水谷,都是胃气的作用。其它脏腑必须获得水谷的精气,才能维持其功能。所以前人曾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是说,在处方用药时,必须注意到不要损害胃气。例如用苦寒药或泻下药过度,能损害胃气,使用时必须掌握分寸。但这是一般的原则,如果病邪足以损害胃气,必须使用苦寒药或泻下药时,那也应当放手使用,正是为了保护胃气。...

阅读全文
便秘针灸治疗技术
针灸临床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排便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却便而不畅的病证。中医根据临床证候及病因病机的不同,把本病分为实秘和虚秘两类。本病预后一般良好,若久延不愈,可致肛裂、内痔、外痔等,并加重影响脾胃的纳化功能。 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本节仅论述以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即属于本病范...

阅读全文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治则治法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用苦寒药治热证,但热反而严重,这不是有余的热证,而是肾阴(真阴)不足的虚热,所以应该滋补肾阴。参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条。...

阅读全文
夏季脾胃病有虚实,中医外治、食疗来调治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人们常会觉得不思饮食、浑身倦怠。从夏季气候特点上来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正所谓“脾胃强,好度夏”。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所需的很多营养物质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摄入。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并将精微...

阅读全文
杂病学的宗师朱丹溪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后学便以丹溪为称。丹溪得杭州名医罗知梯之薪传。罗为刘完素的三传弟子,又旁通李东垣、张子和诸家,丹溪故能集金元诸大家之精华,而在杂病证治方面独树一帜,后人有“内伤法东垣,杂病用丹溪”之说。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 近人周学海指出:“丹溪一生,学力全在治郁、治痰。读者宜留意此。气郁之而痰生,郁之与痰,气血之...

阅读全文
易水内伤派脾胃内伤学的宗师李东垣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易水内伤派中影响最大的是张元素的学生李东垣。他在张氏之学的基础上,发明了脾胃内伤证治体系。 李东垣(1180-1251),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金·真定(今河北正定地区)人。李氏出生豪门,从小喜读儒家经典,因母病故,自悔不懂医学,遂游于当时名医张元素门下。李氏得张氏薪传,在调治脾胃内伤方面成就突出,理法方药自成一格,时有国医之称。 李氏生值金元分争之际,战争频仍,饥荒连年,疾病丛生,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