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芳香化湿" 的结果

找到 115 条相关结果

山蜡梅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0 | 22 阅读

《中华本草》:山蜡梅 实际拼音: Shān Là Méi 别名: 香风茶、毛山茶、岩马桑 来源: 药材基源:为蜡梅科植物山蜡梅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以夏、秋季采收为佳,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山蜡梅,单绿灌木,高达3m。幼枝方形,老枝近圆柱形。单叶对生,近革质;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阅读全文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21 阅读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点: 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感口渴、疲乏,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

阅读全文
氤氲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20 阅读

《谦斋医学讲稿》:氤氲汤 名称: 氤氲汤 处方: 大豆卷6克 藿香9克 佩兰9克 青蒿6克 焦栀皮6克 连翘9克 滑石15克 通草3克 郁金6克 菖蒲3克 功能主治: 清热化湿,宜气透痞。治湿温,发热身痛,热势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闷,呕恶便溏,颈、胸、腹部等处见白痞,舌苔黄腻,脉濡数。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备注: 方中大豆卷、藿香、佩兰芳香化湿,使邪透泄,青蒿、焦栀皮、连翘...

阅读全文
漫话宋代诗词中的熟水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1 | 20 阅读

熟水是中国茶文化的衍生品,在两宋时期风靡一时。宋代著名的老年病学家陈直在养生学专著《寿亲养老新书·熟水》中说:“稻叶、谷叶、楮叶、橘叶、樟叶,皆可采。阴干,纸束悬之。用时火炙使香,汤沃幂其口。”当时的熟水品类繁多,饮材丰富,名称不一。宋代诗词吟咏和文献记载中所说的饮、汤、煎、水等,指的都是熟水这种知名度颇高的养生饮品。其与古代的礼仪文化结缘,迎宾用茶,送客用汤,成为当时约定俗成的待客方式。北宋词...

阅读全文
代陈均辅赠马则贤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7 | 19 阅读

代陈均辅赠马则贤南宋·黄枢江南星渚山水奇,马家桂子昌于医。此心契天雄杰者,满轩种杏仁间驰。身虽如蝉蜕浊世,活人远志传孙枝。偶同瓜葛花屏下,梅兄樊弟相追随。嗟予蜂房病溽暑,热烘脑子逾蒸炊。难甘遂委庸医手,苍黄连月累卵危。有损无益智者哂,因陈治法宜如斯。言非草草果起死,功当归子夫何疑。况又时当半夏月,雨馀凉气浮轻絺。悬壶索寞乏琼报,木瓜愧诵前人诗。苏耽橘红井泉碧,威灵仙术终相期。阴功百世固未艾,芝田兰...

阅读全文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2 | 17 阅读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点: 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感口渴、疲乏,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

阅读全文
立秋处暑热未散,顺时养生4药膳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17 阅读

现在正值立秋时节。按照月令,立秋属孟秋,意味着盛夏将要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更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其实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闷热依旧未退,是不折不扣汗湿沾衣的“桑拿天”。所以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以前没有空调,到夏天疰夏者众多,吃不好,睡不着,因此国内多地有立秋称体重的习俗,看看这期间瘦了多少,然后立秋时摆一桌摆满时令瓜果大快朵颐以“啃秋”。以下推荐几款立秋药膳,供...

阅读全文
二加减正气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4-30 | 17 阅读

《温病条辨》卷二:二加减正气散 名称: 二加减正气散 处方: 藿香梗9克 广皮6克 厚朴6克 茯苓皮9克 木防己9克,大豆黄卷6克 川通草4.5克 薏苡仁9克 功能主治: 芳香化湿,宣通经络。主湿郁三焦,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身体疼痛,舌苔白,脉象模糊者。 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 方中藿香梗、厚朴、陈皮化中焦之湿;防己、薏苡仁宣通经络之...

阅读全文
入夏后暑湿当令 夏季养生6要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点: 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感口渴、疲乏,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

阅读全文
中药的药性之最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8 | 16 阅读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攻下之最———大黄 凉...

阅读全文